• 2004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名家论坛
    • 关于免疫乳与初乳

      2004, 4(2):1-4.

      摘要 (4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综述了免疫乳和初乳的发展、制备和作用,分析了免疫乳和初乳存在的问题,提出免疫乳与牛初乳只能作为增强肠道局部免疫的保健食品,但对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时效性提出质疑,并指出长期服用可能会产生抗抗体的论点。

    • >研究报告
    • 猕猴桃干酒酿造工艺研究

      2004, 4(2):5-11.

      摘要 (4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猕猴桃干酒品质及其非生物稳定性,通过优选法,对猕猴桃干酒酿造中猕猴桃清汁的制取、发酵方式、酵母选择、降酸顺序、发酵参数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两次加入果胶酶达140mg/kg,同时加入SO260mg/kg,皂土0.7g/kg,酶解澄清8h可快速获得清汁;使用葡萄酒酵母能酿制出比活性干酵母更优质的猕猴桃干酒;清汁发酵酒优于浑汁和全果发酵酒;发酵后降酸与降酸后发酵差别不大,但降酸后发酵酒的风味更好。干酒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于清汁中加入60mg/kgSO2,接入0.1%的葡萄酒酵母,在12~15℃低温发酵,所得干酒风味佳,色泽好,VC保存率高,酒的稳定性好。

    • 茶叶中稀土元素结合多糖的结构特征及某些生物活性

      2004, 4(2):12-18.

      摘要 (4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稀土农用面积的增大,人们日益关注稀土在植物性可食部分中存在的状态及稀土结合的生物大分子的生物活性。本文应用ICP-MS、NMR及EXAFS等分析方法测得成品茶叶中含有稀土结合多糖(REE-BPS),其稀土元素(REE)含量随喷施稀土的次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多,尤其是La。REE-BPS中La原子的第一配位层是六配位的氧原子,平均键长距离2.52A;第二配位层是三配位的硫原子,平均距离2.91A。REE-BPS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和增强机体免疫作用等活性。

    • 胡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2004, 4(2):19-24.

      摘要 (6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常山胡柚(CitrusChangshan-huyouY.B.Chang)为芸香科植物柚〔Citrusgrandis(L.)Os-beck〕与甜橙〔Citrussinensis(L.)Osbeck〕的杂交品种。胡柚皮中含有丰富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较大的药用价值的黄酮类化合物。为进一步将这些黄酮类化合物用于工业化生产并造福人类,对胡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通过利用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探讨了常山胡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和乙醇浓度对提取效率都有显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提取时间,其次是料液比,提取温度和乙醇浓度对提取效率影响最小。提取效率随温度的升高、乙醇浓度的增加及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料液比的增加而降低。结论: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90%,料液比1∶5,提取时间115min,提取温度20℃,最大提取量为1.98mg/mL。推荐的工业提取条件以乙醇浓度80%,料液比1∶8,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00min为宜。

    • 鲜切竹笋冷藏过程中生理和生化变化的研究

      2004, 4(2):25-30.

      摘要 (5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最少化加工(MP)对竹笋呼吸强度的影响及MP竹笋贮藏期间呼吸强度的变化。测定了4℃下不同部位的竹笋的总糖、还原糖、总酚、木质素、纤维素、丙二醛(MDA)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工造成的机械损伤导致了竹笋呼吸强度的迅速增加,在随后的贮藏过程中又逐步减弱。竹笋尖部和中部的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贮藏前期下降、后期增加,而基部的总糖呈上升趋势。竹笋尖部和中部的总酚含量先减少后上升,之后再减少,而基部的总酚含量没有大的变化。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贮藏前期从尖部的到基部的逐渐增加,贮藏中期从尖部的到基部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贮藏后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部位MP竹笋的MDA含量在贮藏初期急剧上升,随后维持在高水平状态。尖部的PAL和PPO的活性高于中部和基部的。各部位的PAL活性贮藏前期上升,中期下降,后期又上升。尖、中部的PPO活性贮藏前期上升,后期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基部的PPO活性一直下降。

    • 固定化酵母细胞啤酒连续后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2004, 4(2):31-34.

      摘要 (4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陶瓷拉西环固定化酵母细胞应用于啤酒的连续后发酵。用试验和分析数据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13~14℃,稀释率0.110h-1,后发酵时间可大为缩短。此外,啤酒的主要理化指标还揭示:采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后发酵的新工艺不会影响啤酒的品质。

    • 酒类酒球菌的分离及发酵适应性研究

      2004, 4(2):35-38.

      摘要 (5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我国葡萄酒主产区的酒类酒球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通过考查分离菌株苹果酸—乳酸发酵性能后,对鉴定为酒类酒球菌的127株菌株进行了pH、SO2和酒精单因素耐受性试验,然后再选择抗性较好的初选菌株(8株)进行复合因子(pH×酒精×SO2)梯度筛选实验。结果表明,有4株酒类酒球菌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苹果酸—乳酸发酵适应性,其中分离菌株O.oeniSD-2a对胁迫条件的适应性显著高于对照商业菌株O.oeni31DH。

    • 干酸奶发酵剂应用技术的研究

      2004, 4(2):39-42.

      摘要 (4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干乳酸菌发酵剂的复水活化液组成、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干剂用量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发酵过程中酸度、pH值、乳酸菌菌数及发酵剂活力的测定,确定干酸奶发酵剂的复水活化条件与使用工艺为:以4%脱脂乳粉或4%乳清粉溶液作活化液,用量为每克干剂200~300mL,活化温度40~42℃,活化时间40~60min。活化后每克干剂可发酵酸奶25L,即干酸奶发酵剂对酸奶的使用量为十万分之四(W/V)。结果表明:将干酸奶发酵剂在适宜条件下活化后再投入使用,可提高干酸奶发酵剂的活性,减少发酵剂的用量,降低干酸奶发酵剂的使用成本。

    • 甲鱼浸汁及甲鱼酶解液发酵技术研究

      2004, 4(2):43-47.

      摘要 (4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甲鱼浸汁和甲鱼酶解液进行了发酵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甲鱼浸汁和甲鱼酶解液均能被乳酸菌发酵产酸。甲鱼酶解液+8%蔗糖后发酵迅速,产酸量大。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2∶1,接种量3%,42℃发酵3.5h。甲鱼酶解液发酵后,其风味、色泽和透明度都发生显著变化。

    • 绿豆萌芽期功能性营养成份的测定和分析

      2004, 4(2):48-51.

      摘要 (4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绿豆(phaseolusradiatuslinn)在不同萌芽期蛋白质、氨基酸、总糖、还原糖、矿质元素、异黄酮和皂甙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总糖外其余物质含量在萌发期均较对照增加。在萌芽13h后,还原糖含量达到最大值,较对照增加172.7%;萌发26h后,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增加9.2%和15.9%;萌发39h后,异黄酮和皂甙的含量出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增加54.8%和138%。在绿豆萌发后矿质元素增加较显著的有Fe、Ca、Cu和Zn。萌发达13h时,Fe含量出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增加65.9%;萌发达39h时Ca、Zn、Cu含量出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增加39.6%、27.7%和117.6%。结论:食用绿豆芽或对绿豆芽进行加工可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

    • 天然植物抗氧剂二氢杨梅素抗氧活性影响因素研究

      2004, 4(2):52-55.

      摘要 (5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天然植物抗氧剂二氢杨梅素的抗氧活性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丙二醛测定法来评价其抗氧化效果。结果:在食品生产中,添加二氢杨梅素的质量浓度以0.06%为宜;在酸性介质下,二氢杨梅素可发挥抗氧作用,pH为4~5时,抗氧活性最大;不同溶剂对其抗氧活性有一定影响,乙醇对其具有增效作用;二氢杨梅素是一种耐热性很好的抗氧化剂,在200℃下处理2h后不影响其抗氧性能的发挥。结论:二氢杨梅素是一种颇具发展前景的新型抗氧化剂。

    • 血清蛋白质加热凝胶的形成

      2004, 4(2):56-61.

      摘要 (4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家畜血液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血液的主要成分——血清或血浆与卵白都有经加热可以形成凝胶的相同性质。食品中蛋白质凝胶的形成能力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品质。通过对一定浓度的牛和猪的血清蛋白质加热形成凝胶强度的评价,分析了血清中主要蛋白质成分在凝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牛血清的凝胶强度高于猪血清;牛血清中的白蛋白在血清加热凝胶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加热血清蛋白,蛋白质分子间的二硫键交联形成凝胶;利用血清蛋白质经加热可以形成凝胶的性质将血清添加到食品中,不仅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而且还可以提高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 猪PSE肉与正常肉肌原纤维蛋白质抽提率和持水性的比较研究

      2004, 4(2):62-65.

      摘要 (48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猪PSE肉与正常肉的肌原纤维蛋白质抽提率、总-SH基和持水性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肌肉蛋白质在不同离子强度溶液中的抽提、0℃贮藏不同时间对肌原纤维蛋白质抽提率、-SH基和持水性的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PSE肉肌原纤维蛋白质的抽提率、-SH基和持水力都比正常肉低。PSE肉与正常肉间的肌浆蛋白变性差异不明显。由于肌肉的僵硬期的影响,肌原纤维蛋白质持水力与其变性程度要在解硬后(0℃,6~7d)才体现出较好的相关性。肌原纤维蛋白质抽提率可作为鉴别PSE肉与正常肉的重要指标。

    • 苹果渣提取果胶脱色新工艺的研究

      2004, 4(2):66-69.

      摘要 (4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苹果渣为原料提取果胶,主要对果胶的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新的脱色方法——树脂脱色与传统的活性炭脱色效果的比较研究,确定出树脂脱色为最适方法,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0℃,流速200mL/h。

    • 热处理对柿果生理效应的影响

      2004, 4(2):70-73.

      摘要 (36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适当的热处理能减轻柿果的冷敏感性和生理失调。通过试验发现,以48℃热空气处理3h和44℃热空气处理4h最适合于减轻柿果的冷害,其冷害指数远低于对照。这两种处理均可抑制柿果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和果皮细胞膜透性,还能降低果汁相对粘度,提高果肉出汁率,但对果肉单宁含量无明显影响。用过高温度或过长时间热处理(经52℃热空气处理2h),容易引发热伤害。

    • 外源ABA和乙烯利对冬枣果实采后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量及品质变化的影响

      2004, 4(2):74-77.

      摘要 (47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外源脱落酸(ABA)和乙烯利处理对绿熟冬枣果实采后乙烯生成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20±2)℃贮藏18d,对照果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量表现为非跃变型果实的特点。100mg/L的ABA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的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1000μL/L的乙烯利处理显著增加了呼吸强度,贮存5d后出现小呼吸高峰,10d时再次处理,呼吸高峰再次出现。ABA处理略微增加了乙烯生成量和ACO活性,而乙烯利处理作用显著;但乙烯利并没有显著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而是显著促进了冬枣的转红。本文对ABA和乙烯在冬枣采后成熟衰老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 采后钙处理对冬枣生理和贮藏品质影响的研究

      2004, 4(2):78-82.

      摘要 (7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采后钙和钙+赤霉素处理对冬枣贮存过程中品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处理可降低腐烂率,延缓果实VC含量下降,并有效抑制MAD含量升高,保持SOD、POD、CAT活性;钙与钙+赤霉素处理对冬枣采后品质和生理影响差异不明显。采后钙处理是提高冬枣贮藏品质的有效措施。

    • 三叶虫茶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2004, 4(2):83-87.

      摘要 (6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Wistar大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小鼠胸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Ames)试验,对三叶虫茶进行了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三叶虫茶源自一种植物三叶海棠喂养的米缟螟排泄物,中国称之谓三叶虫茶。结果表明,大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胸骨髓微核率、小鼠精子畸形率均在法定文件《中国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与方法》允许范围之内。三叶虫茶属实际无毒物质。因此,三叶虫茶可以作为一类新食品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 >综述
    • 食品中农药残留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2004, 4(2):88-94.

      摘要 (4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农药残留新型检测方法——免疫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农药残留免疫检测中关键步骤——抗原合成的基本方法、免疫途径和抗体获得的种类以及最新的农药残留免疫检测技术等。

    • 果实对高温逆境的响应及其信号转导机理

      2004, 4(2):95-99.

      摘要 (4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高温对果实生理的主要影响,讨论了提高果实抗热性的机制及高温条件下果实对高温响应所介导的第二信使系统和热激蛋白(HSPs)在提高果实耐高温能力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高温锻炼作为一种果实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措施,显著提高了果实的抗热性。钙离子(Ca2+)、肌醇磷酯信使系统和过氧化氢(H2O2)都可能作为第二信使参与果实对高温逆境响应的信号转导过程。HSPs的产生和表达增强对提高果实细胞的抗高温能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建议深入研究第二信使与果实耐热性之间的关系。

    • 食用花卉开发利用价值及其发展趋势

      2004, 4(2):100-104.

      摘要 (6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花卉食品的历史及其国内外现状,综述了食用花卉良好的食用、药用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的意义,提出了进行花卉食品开发的研究方向。

版权所有 :《中国食品学报》杂志社     京ICP备09084417号-4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9层      邮政编码 :100048
电话 :010-65223596 65265375      电子邮箱 :chinaspxb@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漂浮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