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汇总了2005年我国保健食品注册概况,包括注册的产品数、产品功能及地域分布.从产品注册的角度分析了保健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并对保健食品注册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作了简要地分析与说明.
摘要:为观察花生蛋白对生长期大鼠脂代谢的影响,以酪蛋白、大豆蛋白、叶蛋白为对照,将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20%大豆蛋白、14%酪蛋白加6%叶蛋白及20%花生蛋白的人工半合成饲料.饲养5周后,测定血清和肝脏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含量.结果表明:花生蛋白组血清TG水平显著低于酪蛋白组(P<0.05)与大豆蛋白组(P<0.01);花生蛋白组和叶蛋白添加组大鼠血清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酪蛋白组和大豆蛋白组(P<0.01),LDL-C水平显著低于酪蛋白组(P<0.05);与酪蛋白组相比,花生蛋白和大豆蛋白组大鼠肝脏TG含量显著降低(P分别为<0.05和<0.01),花生蛋白组肝脏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这说明花生蛋白和大豆蛋白均能降低大鼠肝脏TG水平,花生蛋白还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G和LDL-C及肝脏LDL-C水平,提高血清HDL-C水平.花生蛋白具有调节机体脂代谢的营养生理特性,为花生蛋白健康产业的开拓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为了开发利用羊栖菜资源,对羊栖菜中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对羊栖菜多糖提取工艺中的参数:提取介质、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提取次数、醇沉倍数分别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并且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中3个主要影响因子(温度、料液比、时间)进行正交试验,以及比较几种粗多糖脱蛋白和脱色方法,最终确定了羊栖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即:pH=3.0、浸提温度85℃、料液比1:30、浸提时间5 h、提取次数2次、3倍体积醇沉、大孔树脂脱色、酶解与Sevag法结合除蛋白.
摘要:为了分离出热稳定性胞外菊粉酶产生菌,并使菊粉酶的生产、产酶最大化以及分析其酶学性质,进行了本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株产外切β-D-果糖转化酶的点青霉从菊芋生长的环境中被分离,并经过诱变命名为点青霉(Penicillium notatum)MH1.采用半部分因子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对影响菊粉酶生产的培养基组成中主要因子进行了优化,得到一最优培养基组成(g/L):菊芋粉 24,牛肉膏 5,酵母膏 1,豆饼粉 1,KH2PO4 3,MgSO4·7H2O 0.2,初始pH 3.5.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在34℃、200 r/min摇床转速下培养48 h,采用优化的培养基发酵生产得到的最大菊粉酶活力为32.46 U/mL.对酶的部分性质进行了研究,其最适pH为4.2,酶在pH 3~7具有反应活性,最适作用温度为55℃.粗酶液经过硫酸铵分级盐析,其适宜的盐析饱和度为20%~58%,盐析后酶液通过DEAE-纤维素DE52和Sephdex G-100柱层析,纯化后得到的酶采用SDS-PAGE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该酶的分子质量为(108±1)KDa.
摘要:为探讨绿色木霉发酵合成几丁质酶的最优化培养条件,测定了各种不同培养条件下绿色木霉发酵合成几丁质酶的活力.结果表明:用0.9%几丁质和3.0%葡萄糖作为双碳源时几丁质酶的产量最高达0.192 U/mL,高于单独使用葡萄糖或几丁质作为碳源时的最高产量;以1.0%蛋白胨作为氮源时几丁质酶的最高产量高于用1.0%酵母膏、1.0%硫酸铵、1.0%牛肉膏和1.0%亚硝酸钠作为氮源时的最高产量;发酵液的最佳初始pH为5.0,最佳微量元素添加量为2 mL/L;在上述最优化培养条件下培养44h时几丁质酶活力达到最高值0.248 U/mL.该方法获得的几丁质酶活力与Kapat等人报道的用Trichoderma harzianum生产几丁质酶的结果相比,酶活提高33%以上.
摘要:用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南美白对虾血淋巴脂肪氧合酶,同时进行酶学性质及其反应产物研究,为南美白对虾资源的综合利用、虾风味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以亚油酸为底物,南美白对虾血淋巴脂肪氧合酶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 9.6,最适底物浓度0.25 mmol/L,Vmax值为1.67×103U/mg蛋白·min,Km值为0.5 mmol/L,1 mmol/L的谷胱苷肽能有效提高酶液稳定性;该酶对3种不饱和脂肪酸的亲和力依次为C20:4>C18:2>C18:3;利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南美白对虾血淋巴脂肪氧合酶催化亚油酸甲酯只形成13-氢过氧化物.
摘要:揭示了曲霉亲株、融合子的生物量、淀粉酶分泌量与氮源之间关系;观察了曲霉亲株、融合子产淀粉酶时间进程;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曲霉亲株、融合子产淀粉酶的条件,结果表明:产酶因素效应与菌株关系不大,不同菌株效应表现基本一致;对产淀粉酶因素而言,中温、高氮好,但在特定组合中高温也产高酶;pH效应无明显规律,这与天然培养基强缓冲能力有关.
摘要:为提高荷叶的利用率,研究了乙醇提取荷叶功能性成分的优化工艺.采用四因素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设计,建立了4个工艺参数与浸提率关系的非线性回归数学模型;应用非线性优化方法,得出了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并系统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浸提率的影响.结合生产实际,综合考虑效率及成本等,最终得出荷叶功能性成分的醇提优化工艺为:提取温度90℃,乙醇体积分数80%,溶剂倍数40倍,提取时间136min.该优化工艺经过实际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摘要:以内蒙古产白花甜荞粉为原料,用碱萃取和等电沉淀法开发并优化出荞麦蛋白的制备工艺.其工艺参数为:体系pH 8,温度50℃,提取时间30min,料液比1:15,此时荞麦蛋白的提取率为69.29%.荞麦蛋白等电点在pH 3.80,酸沉率为73.80%.水洗中和后的荞麦蛋白溶液可以通过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两种方法干燥得到荞麦蛋白制品.荞麦蛋白制品的粗蛋白质为69.02%,得率为63%.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荞麦和荞麦蛋白制品的蛋白质组成相似,都富含中、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组分.
摘要:探讨了应用液体饲料养殖蝇蛆和针刺诱导的蝇蛆分泌物的抑菌活性.蝇蛆用昆虫针针刺诱导,采用挤压蝇蛆生长时所需介质的方法即可得到诱导的蝇蛆分泌物,并用抑菌圈法测定该分泌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利用含有一定量淀粉、蛋白质及其它微量营养素的液体饲料为营养源可成功地养殖蝇蛆.诱导的蝇蛆分泌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均高于未诱导的蝇蛆分泌物,并且随着生长时间的推移,蝇蛆在化蛹之前其分泌物的抑菌活性有增强的趋势.
摘要:为掌握酸乳饮料中的主要杂菌种类及变化规律,用微生物分离培养、纯化及生化鉴定方法对酸乳饮料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和数量跟踪检测,结果发现酸乳饮料中除两种发酵剂乳酸菌外,还存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v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桔青霉(Penicillum citrinum)、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大肠埃希氏菌(E.coli)等多种微生物.酸乳饮料变质过程中,微生物细胞数量、酸碱度及含糖量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明显的相关性.
摘要:研究一种小米南瓜复合饮料的制备方法.将小米经酶处理,与不同营养风格的南瓜混合,加工成稠稀适中,色泽鲜艳,口感舒爽的高硒低糖复合饮料.设计了几种不同加工工艺和条件,通过模糊数学和多层次综合评判确定了最佳加工工艺,即:小米饮料加酶酶解液化反应后与南瓜浆混合,再一同预煮、灭酶.该工艺简单实用,兼有小米与南瓜的营养特征.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比较,确定最佳加工条件:小米、南瓜、水的用量比为1:1:10,淀粉酶量(以小米量计)20mg/kg,蛋白酶量(以小米量计)6.6mg/kg,作用温度50℃,作用时间40min.
摘要:用乙醇作浸提剂,对葡萄皮渣中的多酚物质进行浸提,研究了浸提比例、温度、时间、次数和乙醇浓度5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得出醇溶法提取葡萄皮渣中多酚物质的最佳工艺参数,即:浸提比例1:6、温度70℃、时间12 h、浸提3次和乙醇含量70%,得率在80%左右,此时葡萄皮渣中多酚物质的总含量为841%.同时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葡萄皮渣中白藜芦醇(Res)提取效果的影响.
摘要:综合葡萄品种学和葡萄酒工艺学等多门学科知识,采用高级数据库语言Visual FoxPro 6.0成功地开发了"酿酒葡萄原料评判系统".该系统将有助于葡萄酒工艺师正确地评判酿酒葡萄原料,最终制定合理的葡萄酒生产方向、葡萄酒类型、香型、酿造工艺及原料处理过程中的SO2建议用量.经调试和运行,该系统功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功能、设计实现过程及特点.
摘要:食品解冻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和对解冻时间的预测在饮食服务业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文中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半球状食品的解冻时间及其中心温度变化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最大偏差为6.7%,说明数值模拟在处理食品解冻问题上有实用价值.
摘要:以扁花柿为试材,研究了热激处理对柿果实软化进程及其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柿果第3天出现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柿果组织中的果胶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迅速上升,原果胶和纤维素降解,水溶性果胶增加,导致果实迅速软化.热激处理不但推迟了柿果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的出现,而且降低了柿果呼吸峰值和乙烯峰值,延缓柿果组织中果胶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上升,从而抑制原果胶、纤维素的降解和水溶性果胶的增加,延缓柿果的软化进程,延长果实的货架期.
摘要:为探讨冷害状态下热处理与多胺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温度调节对贮藏番茄冷害、组织内多胺含量及其相13℃;"佳粉#"番茄为试材,采用非冷害温度("粉红908"于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实验以"粉红908"和"佳粉1515#"于25℃)、冷害温度(2℃)、38℃热空气处理2 d后2℃下贮藏等处理.结果表明:与非冷害温度下贮藏相比,2℃的冷害温度使果实呼吸速率、乙烯合成及腐胺和精胺的含量显著增加;38℃热处理明显降低番茄果实的冷害指数、乙烯合成速率和呼吸强度,抑制"粉红908"番茄呼吸跃变高峰的出现,抑制两品种腐胺和"粉红908"番茄精胺的积累,从而减轻番茄的冷害.两品种番茄腐胺含量以及"粉红908"番茄精胺含量均与果实冷害指数成正相关.
摘要:研究了壳聚糖、1-甲基环丙烯(1-MCP)及其复合处理对采后"哈斯"油梨果实后熟的影响.油梨果实先用1-MCP处理24 h,再用2.0% CTS水溶液处理,然后贮存在20℃、85%~90%相对湿度下后熟,在此期间取样分析乙烯释放量、硬度、失重、色度指数、多聚半糖醛酸酶(PG)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以100nL/L的1-MCP处理24 h和20 g/L的壳聚糖涂膜处理可以明显降低果实的乙烯、CO2释放量,并延迟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减少质量损失,推迟硬度下降,延缓果皮颜色的变化,同时抑制PG和PPO的活性.1-MCP处理结合壳聚糖涂膜延迟油梨果实后熟的效果更明显,果实的后熟时间约延迟12 d.以上结果说明两者结合处理能有效地延迟油梨果实的后熟.
摘要:研究了不同热浸渍处理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了经3个不同工艺酿造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并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机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前对葡萄原料进行热浸渍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葡萄酒中1-戊醇含量;3-羟基丁酸乙酯、癸酸乙酯和丁二酸二乙酯极有可能是构成60℃浸渍24 h处理所得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特殊香味化合物.
摘要:目的:选育既有较好的发酵性能,又有较强的降酸能力的葡萄酒酵母菌种用于葡萄酒的生产.方法:通过发酵性能好的长城葡萄酒酵母单倍体L13(Lys-)(赖氨酸缺陷型)的原生质体与灭活的降酸能力强的粟酒裂殖酵母1685(Ino-)(肌醇缺陷型)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实验,然后通过传代稳定性、降酸鉴定及发酵实验,选育既有较好的发酵性能,又有较强的降酸能力的葡萄酒酵母菌种.结果:得到28株融合子,融合率为6.8×10-7,最终获得了1株传代稳定的融合子G8,降酸率为30.4%.结论:利用单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出1株发酵力强、降酸性能好葡萄酒酵母菌株.
摘要:探索了竹叶抗氧化物(AOB)在双汇西式肉制品--牛肉王(高温产品)和富乐火腿(低温产品)中的应用效果,整个添加过程直接在生产线完成,样品制备量分别为400kg和200 kg.过氧化值和丙二醛的测定结果表明:添加0.01%~0.03%的AOB能显著增强产品的抗氧化性能;色差分析、质构测定、综合感官评定的指标显示:添加适当比例的AOB对产品原有的色泽、风味和口感无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加产品的保水性.亚硝酸盐测定结果显示:添加AOB能有效降低制品中的亚硝酸残留量,并呈显著的量效关系,因此AOB是一种理想的、适用于肉制品的天然多功能食品添加剂.
摘要:为了建立能同时检测多种转基因成分的二重PCR检测方法,以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品种)为实验材料,优化了二重PCR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包括引物浓度、Taq DNA酶用量和退火温度等;比较了二重PCR和单一PCR的灵敏度和检测含量.结果表明:二重PCR的灵敏度和检测含量与单一PCR的相当;用建立的二重PCR方法从大豆、豆腐、豆粕和油炸豆腐中筛选出含转基因成分的阳性样品;二重PCR与单一PCR相比,具有节约试剂、省时等特点,在转基因产品检测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摘要: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聚合酪蛋白酸钠(Na-CN)生物聚合物的空间结构特征,并探讨了MTGase改善Na-CN乳化性能的作用机理.紫外光谱显示,MTGase聚合Na-CN生物聚合物的多肽链的Trp和Tyr残基的紫外吸收峰的强度明显低于Na-CN,说明生物聚合物的"空间结构效应"占较重要的地位.荧光发射光谱显示,Na-CN生物聚合物的Trp和Tyr残基的荧光强度比Na-CN有显著的增强,表明生物聚合物的疏水性区域更加暴露.然而,MTGase长时间催化(12h)得到的生物聚合物的荧光强度反而有所下降(与4h的场合相比),这反映了"空间位阻效应".红外光谱显示,Na-CN与其生物聚合物的酰胺特征峰相差不大,说明两者的二级结构基本上相近.此外,MTGase改善Na-CN乳化性能的机理是:MTGase催化导致Na-CN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进而改变了蛋白表面的表面疏水性质,最终达到改善Na-CN乳化性质的效果.
摘要: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粉中酪蛋白磷酸肽(CPP)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法前处理简便,专一性好,灵敏度高,检出限为10μg/mL.在10~200μg/mL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0.1113x+0.2131,R2=0.9994,回收率为95%~105%,可用于测定奶粉中CPP的含量.
摘要:以中国产干红和干白葡萄酒为试材,采用LiChrospher 100 RP-18e色谱柱(250 mm×4.0 mm I.D.,5μm),冰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直接进样,成功地同时分离了葡萄酒中的C、EgC、EgCg、EC和EcG 5种黄烷-3-醇单体并测定了其含量,建立了一种简单、经济、快速、准确的同时测定葡萄酒中5种黄-3-醇单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除张裕干红葡萄酒中未检出EcG外,不同厂家生产的葡萄酒中均检出5种黄烷-3-醇单体.
摘要:对几种国产脂肪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以酸碱滴定法对碱性脂肪酶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底物的乳化均匀程度对酶活力的测定有一定的影响,在α为0.05、经T检验得到:乳化、非乳化条件下及乳化液和缓冲液分开吸取和混合液乳化后吸取存在显著差异.SZ酶、SZX酶、SH酶在相同底物浓度下的最佳作用pH分别为9.0、8.9、9.1;最佳作用温度为35℃、35℃和45℃;达到最高活性所用的反应时间分别为15、10和l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