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名家论坛
    • 肉味香精的制造理念与核心技术

      2007, 7(5):1-5. CSTR:

      摘要 (3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了"味料同源"的肉味香精制造理念、科学依据和饮食文化基础,并对蛋白质酶解、脂肪调控氧化、辛香料加工和提取、热反应、调香、干燥等肉味香精制造的核心技术以及肉味香精安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 >研究报告
    • 不同种类蛋白质对大鼠体内微量元素锌、铜、铁、锰代谢的影响研究

      2007, 7(5):6-11. CSTR:

      摘要 (4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酪蛋白为对照,研究大豆蛋白和花生蛋白对生长期大鼠体内锌、铜、铁、锰4种元素代谢的影响.方法:36只生长期雄性SD大鼠随机被分为3组--酪蛋白组、大豆蛋白组、花生蛋白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大豆蛋白、花生蛋白的人工半合成饲料,28 d后开始连续收集7 d的粪、尿样品,35 d后处死,取大鼠血、肝脏、肾脏和股骨,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其锌、铜、铁、锰含量.结果:大豆蛋白组尿铁、锰排量、锌和铁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以及肝锌、肝铜和肾脏锰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肾脏和股骨铜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花生蛋白组尿中各元素排泄量、铜和铁的表观吸收率、铜的表观存留率以及肝脏铁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粪铜排泄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豆蛋白质使大鼠对锌和铁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显著增加;花生蛋白质使大鼠对铜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以及对铁的表观吸收率显著增加,提示大豆蛋白质对改善机体锌和铁代谢、花生蛋白质对机体铜和铁代谢的调节具有积极意义.

    • 香椿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007, 7(5):12-17. CSTR:

      摘要 (4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香椿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香椿叶提取物分为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等5个不同极性部位,考察其总抗氧化力(TAC)及对羟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DPPH自由基(DPPH·)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清除效果,比较香椿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作用.结果:香椿叶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均有抗氧化活性,呈显著剂量效应关系;其抗氧化效果因反应体系的不同而不同,且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有差异.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的TAC较氯仿相强,石油醚相和水相的TAC较小,乙酸乙酯相对·OH、O2·-及DPPH·的清除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效果均好于L-抗坏血酸.结论:香椿叶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的抗氧化作用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应对其进一步分离纯化.

    • 牛初乳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治疗大鼠高血糖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2007, 7(5):18-23. CSTR:

      摘要 (3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牛初乳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对大鼠高血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运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给予模型大鼠一定剂量的IGF-Ⅰ,口服组连续30 d,腹腔注射组连续15 d;各组每隔5 d测定血糖值,并于0 d、15 d、停药15 d测定血清胰岛素、血清生长激素和血清游离IGF-I;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的胰腺分别进行病理切片观察以及免疫组织的化学分析.结果:实验结束时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口服组血糖值和血清生长激素均显著下降(P<0.05,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无差异(P>0.05),血清游离IGF-Ⅰ显著升高(P<0.05);腹腔注射组血糖值和血清生长激素均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胰岛素和血清游离IGF-Ⅰ均显著升高(P<0.05,P<0.01).胰腺组织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口服组和腹腔注射组大鼠的胰腺形态以及β-细胞数量较糖尿病对照组均有显著的改善.结论:牛初乳IGF-Ⅰ对大鼠高血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理为保护胰腺β-细胞免受STZ损伤,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增殖.

    • 12种常见蔬菜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2007, 7(5):24-29. CSTR:

      摘要 (4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采用FRAP法、DPPH法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乳化液法比较了12种常见蔬菜的抗氧化活性,并测定了其总酚含量;分析了不同抗氧化活性指标同总酚含量以及不同抗氧化活性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3种测定方法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苋菜、藕、生姜和蘑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而竹笋、黄瓜和胡萝卜的抗氧化能力较弱.茄子仅有中等程度的FRAP值,却是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的蔬菜;洋葱在β-胡萝卜素-亚油乳化液法中表现出很强的活性,却是DPPH清除能力最弱的蔬菜.各种蔬菜中总酚含量相差很大,总酚含量最多的是苋菜,达到(163.71±4.47)mg/100 g,而最少的是黄瓜,仅(13.26±1.65)mg/100 g;3种抗氧化活性指标与总酚含量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程度不一,FRAP值与总酚的相关度最大,即R2=0.8086.结论:不同蔬菜的抗氧化能力有差异,且与测定方法有关.

    • 猪牛血块超氧化物歧化酶提取工艺研究(2)——热变温度和时间对SOD提取的影响及最佳工艺条件选择

      2007, 7(5):30-34. CSTR:

      摘要 (3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重点研究热变温度、热变时间对SOD分离提取的影响,确定最优工艺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热变温度:牛血65~70 ℃,猪血60~65 ℃;热变时间:牛血15~20 min,猪血10~15 min.由正交试验得出牛血的最优组合为A2B2C2,即溶膜剂加量15%,热变温度65℃,热变时间15min;猪血最佳组合为A1B2C2,即溶膜剂加量20%,热变温度60℃,热变时间15 min.结论:热变是猪、牛血SOD提取的关键,按此工艺纯化的SOD活性在3 000 U/mg蛋白以上.

    • 胆盐水解酶的分离纯化与部分特性研究

      2007, 7(5):35-41. CSTR:

      摘要 (28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给胆盐水解酶结构分析及降低血液胆固醇的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透析、阴离子交换树脂层析等方法对分离自我国传统开菲尔粒中的1株干酪乳杆菌KTx(lactobillus casei KTx)产生的胆盐水解酶进行了纯化,并对其部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70%的硫酸铵条件下酶蛋白能最大程度地沉淀.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流速1.0 mL/min,用0.1 mol/L NaCl-50 mmol/L磷酸缓冲液(pH 6.5)洗脱,比活力可达到115(AU/mg),是原粗酶液的17倍.纯化后的样品经SDS-PAGE电泳,初步确定了胆盐水解酶的分子质量约30 kDa.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35℃,最适pH 6.0,最适反应底物浓度6mmol/L,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4.57 mmol/L.抑制剂对此酶的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依次为:尿素>SDS>EDTA.Al3+对此酶的激活能力最强,其次是Fe3+,Zn2+对酶活无激活作用.

    •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研究

      2007, 7(5):42-46. CSTR:

      摘要 (3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从自制泡菜中分离出的3株发酵风味和生长较好的乳酸杆菌进行鉴定和生长特性测试.方法:用API系统对菌种进行鉴定,测定不同时间、盐度、pH、温度条件下菌种的生长情况及不同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并通过感官评价测定泡菜的风味.结果:Lab-1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Lab-2为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casei),Lab-3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这3株菌株的生长特性的测试结果表明:它们的生长温度范围较宽,在最适生长温度32℃,最适生长pH 6.0,NaCl含量小于4.5%的条件下菌株能够正常生长.发酵实验表明,人工接入混合菌种可以有效降低亚硝酸盐含量,并且泡菜的风味接近于自然发酵,其稳定性比自然发酵的好.结论:本实验结果可为人工接种泡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 草鱼鱼鳞酶溶性胶原蛋白的凝胶化特性研究

      2007, 7(5):47-51. CSTR:

      摘要 (3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TA.XT.plus型质构仪系统考察了浓度、温度、胶凝时间、NaCl、CaCl2、丙三醇、乙醇、聚乙二醇和葡萄糖、蔗糖等对草鱼鱼鳞酶溶性胶原蛋白(PSC)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草鱼鱼鳞PSC的凝胶强度随其浓度的增大、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但加热时间过长,其凝胶强度显著下降;在凝胶形成的前4h,凝胶强度显著增加;18 h后,凝胶强度基本趋于稳定;添加NaCl和CaCl2都可使PSC的凝胶强度下降,而增大葡萄糖和蔗糖的添加量,鱼鳞PSC凝胶强度缓慢增加;丙三醇、乙醇、聚乙二醇对鱼鳞PSC凝胶强度的影响基本一致,随其添加量的增加,PSC凝胶强度降低;其添加量继续增加,则凝胶强度又开始增强.

    • 纤溶活性重组纳豆激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007, 7(5):52-56. CSTR:

      摘要 (3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PCR方法扩增纳豆激酶成熟肽和纳豆激酶酶原(proNK)基因片段,并分别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与His标签融合表达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NK和pET28a-proNK,转化大肠杆菌宿主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和纤维蛋白平板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纤溶活性.结果表明,纳豆激酶成熟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产物没有纤溶活性;纳豆激酶酶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能自我剪切,形成有纤溶活性的纳豆激酶,但同时对宿主细胞有降解毒性.

    • 黑莓色素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及其特性研究

      2007, 7(5):57-62. CSTR:

      摘要 (3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黑莓色素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及其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从15种大孔吸附树脂中选出HPD-100A,其纯化黑莓色素效果较好.此外还对纯化的黑莓色素的光谱特性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PD-100A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黑莓色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柱液pH 2.0~3.0,样液质量浓度0.67 mg/mL,吸附流速1.0 mL/min;以60%乙醇为解吸剂,洗脱液流速0.7 mL/min;黑莓色素在紫外(219 nm)和可见(514nm)光范围内分别有一个明显的吸收峰,该色素在pH 1.0~5.0的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但最大吸收波长处对应的吸光度值随着pH的增大而呈递减趋势.

    • 不同体细胞数原料乳对契达干酪成熟过程中蛋白水解的影响

      2007, 7(5):63-68. CSTR:

      摘要 (2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原料乳中体细胞数(SCC)对契达干酪成熟过程中蛋白质水解的影响,选择SCC分别是5.6×104(LSCC)、48.8×104(MSCC)、476.1(HSCC)×104 个/mL的原料乳制作契达(cheddar)干酪,得到LSCC、MSCC、HSCC组干酪,并对各组干酪成熟过程中蛋白质水解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3组干酪成熟过程中蛋白的水解产物不同,LSCC组干酪品质更好.

    • 微波处理对胡柚皮酚酸、黄烷酮糖苷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2007, 7(5):69-74. CSTR:

      摘要 (3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微波处理对胡柚皮中酚酸、黄烷酮糖苷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高效液相结合紫外-可见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胡柚皮中7种主要酚酸和4种黄烷酮糖苷含量;分别采用福林酚法、ABTS法和FRAP法对胡柚皮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微波处理后,游离酚酸部分增加(P<0.05),但总酚酸含量减少(P<0.05),且总黄烷酮糖苷含量也有所减少(P<0.05);微波处理可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P<0.05).其原因是:自由酚酸部分增加;黄烷酮糖苷分解为对应的抗氧化能力更强的黄烷酮糖苷配基.结论:微波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胡柚皮的抗氧化能力.

    • 番茄1-MCP保鲜过程中质构性能变化初探

      2007, 7(5):75-78. CSTR:

      摘要 (3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番茄保鲜过程中质构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质量浓度为0、0.25、0.5和0.9μL/L的1-MCP对番茄进行保鲜,用质构仪测定保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番茄的质地结构.结果:随着番茄采后时间的延长,果实的硬度、脆度、僵化度呈下降趋势;用0.5μL/L和0.9μL/L的1-MCP处理的样品可以有效延缓番茄硬度、脆度和僵化度的下降.结论:适当浓度的1-MCP可以减缓番茄质构性能的劣变.

    • 原生质体融合构建高效降解苹果酸酿酒酵母

      2007, 7(5):79-84. CSTR:

      摘要 (3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构建降解苹果酸能力强的酿酒酵母,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优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解苹果酸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malidevorans)进行属间融合.以双灭活原生质体为遗传标记筛选融合子,并对得到的融合子进行细胞体积、DNA含量方面的鉴定;对融合子进行降苹果酸性能、遗传稳定性、发酵性能和絮凝性测定,最终得到一株能稳定降解苹果酸高达31.7%的融合子Z29,该融合子连续15次传代,降酸性能稳定.Z29菌株发酵速度快,发酵度高,用其发酵的葡萄酒风味好,凝絮性强(本斯值为2.1).

    • 一株适合鸭梨果酒酿造的产香酵母菌鉴定

      2007, 7(5):85-90. CSTR:

      摘要 (3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梨果园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香性能好的酵母菌株Y-5,经形态与培养特征、酵母假菌丝观察、酵母菌子囊孢子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PCR鉴定,确定为酵母属(Saccharomyces)的酿酒酵母(Sacchromuces cerevisiae).

    • >应用技术
    • 木薯羧甲基微孔改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2007, 7(5):91-96. CSTR:

      摘要 (2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研究羧甲基微孔改性淀粉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利用糖化酶和α-淀粉酶复合处理制备微孔淀粉,然后采用乙醇溶剂法对微孔淀粉进行羧甲基化处理,确定了制备羧甲基微孔改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黏度检测研究木薯羧甲基微孔改性淀粉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羧甲基微孔改性淀粉的结晶度提高,羧甲基基团被引入微孔淀粉分子中;对比原淀粉,羧甲基微孔改性淀粉的黏度明显提高,吸水率和吸油率均高于原淀粉.

    • 碱解玉米皮制备阿魏酸的研究

      2007, 7(5):97-101. CSTR:

      摘要 (3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碱解玉米皮可释放阿魏酸.采用正交设计探讨了碱解和纯化阿魏酸的工艺,其最佳工艺为:用含1%Na0H的50%乙醇溶液于85℃回流反应2h提取玉米皮(质量比1:10)中的阿魏酸.为防止阿魏酸氧化,在提取液中添加50 mg/100 mL的亚硫酸氢钠.将碱解液减压浓缩,用盐酸调节pH至3.0.每次用2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3次,取酯相,减压挥干乙酸乙酯,用碱液溶解,再用盐酸调pH=2,所得产品为黄色油状物.检测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获得的阿魏酸纯度达82.69%,收率为148.92 mg/10 g玉米皮.

    • 耶罗维亚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发酵蓖麻油制备γ-癸内酯的研究

      2007, 7(5):102-107. CSTR:

      摘要 (3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γ-癸内酯是一种内酯类香味物质,主要用于配制奶油、桃子、柑橘和椰子等型香精.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其微生物发酵制备方法.对耶罗威亚解脂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 BTBU-205)以蓖麻油为底物产生γ-癸内酯的可行性、发酵条件、提取条件和发酵过程中各种因素的改变对产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发酵γ-癸内酯的培养基组成,即:葡萄糖2%,玉米浆6%,磷酸氢二钠0.24%,硫酸镁1.2%,吐温-80 0.3%,蓖麻油50 g/L;发酵条件:装液量为150mL发酵液/500 mL三角瓶,发酵温度27 ℃,pH6.5.在此条件下,γ-癸内酯的发酵产量达到1.9 g/L.试验结果表明,γ-癸内酯的生物制备方法是可行的.

    • 双歧杆菌纯种发酵胡萝卜汁牛乳工艺研究

      2007, 7(5):108-112. CSTR:

      摘要 (4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健康人体中选育出的发酵活力高、耐氧性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发酵菌株--长双歧杆菌(Blm)为试验菌株,研究了接种量、基质起始pH值、发酵温度、氧等因素对Blm在胡萝卜汁牛乳中发酵的凝乳时间、活菌含量、pH值和感官质量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并确定了Blm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胡萝卜汁牛乳培养基(添加250 mL/L胡萝卜汁和50 g/L蔗糖的牛乳培养基)中,接种量5×107 cfu/mL,基质起始pH值7.0,发酵温度39℃,有氧发酵.产品凝乳时间在5 h内,双歧杆菌活菌数在1×109 cfu/mL以上,pH值5.0.制备的胡萝卜汁双歧杆菌酸乳呈橙黄色,组织状态致密,无乳清析出,且综合了双歧杆菌、胡萝卜、牛乳的功能特性,集风味、营养、保健功能于一体.

    • >分析与检测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冬虫夏草及其功能食品中的活性成分

      2007, 7(5):113-121. CSTR:

      摘要 (3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冬虫夏草及其功能食品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方法:选择不同溶剂提取冬虫夏草样品,比较它们的提取效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结合选择离子监测(SIR)法分析冬虫夏草中虫草酸、虫草素、尿嘧啶等活性成分.结果:确立了样品提取的最佳溶剂;经色谱、质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定量分析冬虫夏草及其功能食品中活性成分的方法.虫草酸、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腺嘌呤、腺苷、虫草素的定性离子分别为183、111、137、265、136、268、252,检出限(LOD)分别为74.2、72.0、85.0、82.0、4.2、50.0、65.0 ng/mL(进样量5μL),回收率90%~110%.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定量准确,适用于冬虫夏草及其功能食品中的活性物质分析及产品质量控制.

    • 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析苹果汁中的多菌灵和噻菌灵

      2007, 7(5):122-127. CSTR:

      摘要 (3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固相微萃取(SPME)-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建立苹果汁中多菌灵(MBC)和噻菌灵(TBZ)的新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液相色谱联用.经过优化,本实验选用60 μm PDMS/DVB萃取纤维在室温下直接萃取50 min,磁力搅拌速度为1 100 r/min,然后萃取纤维在解吸室内静态解吸8 min后进行HPLC分析.结果:多菌灵和噻菌灵在0.05~1.5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检出限分别为20 μg/L和10μg/L,加标回收率在88.5%~96.9%(n=5)之间,相对平均标准偏差(RSD)在3.5%~6.7%之间.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无需使用有机溶剂,适于苹果汁中多菌灵和噻菌灵的残留分析.

    • 啤酒中甲醛的液相荧光色谱检测方法研究

      2007, 7(5):128-132. CSTR:

      摘要 (2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用液相荧光色谱法(LC-FLU)测定啤酒中甲醛的新方法.简化了样品前处理过程.前处理条件经过优化为乙酰丙酮加量30%,衍生水浴温度80℃,加热时间10 min.荧光衍生物3,5-二乙酰-1,4-二氢吡啶在激发波长419.4 nm和发射波长505.5 nm处产生特征性荧光,利用LC-FLU可以进行直接检测.同时采用母离子m/z 194和子离子m/z 152,176对甲醛的荧光衍生物进行了LC-MS-MS结构确证.结果表明,本法消除了啤酒中基质的干扰,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回收率77.0~107.0%,定量限0.005 mg/L.该方法已应用于啤酒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 GC-MS法比较鲜姜与干姜的风味物质

      2007, 7(5):133-138. CSTR:

      摘要 (33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鲜姜与干姜风味物质的差异.方法:以广东生姜为试样,分别用60%食用酒精提取鲜姜与干姜中的风味物质,再用正己烷萃取,进而用气-质连用仪测定其风味物质组成.结果:鲜姜、干姜中的主要香味物质是单萜、倍半萜类物质,其中姜烯、水芹烯、金合欢烯的含量均在9%以上;莰烯、1,8-桉树脑、柠檬醛、α-香柠檬烯、乙酸香叶酯的含量均在2%以上.鲜姜、干姜中风味物质的主要差异是:干姜中含有2%的姜酚衍生物(姜脑)和分解产物(姜酮等),还含有冰片、β-马榄烯、正十六碳酸等长链脂肪酸、亚油酸乙酯等长链脂肪酸酯、豆甾醇类的同系物等成分,而在鲜姜中未检测出这些影响姜风味的成分.结论:上述研究结果对于生产具有鲜姜风味特点的生姜制品有指导作用.

    • 甜菜红色素的色谱行为及其波谱表征

      2007, 7(5):139-144. CSTR:

      摘要 (4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离与分析甜菜红色素成分.方法:通过HPLC法探讨甜菜红色素在不同洗脱液(乙腈-甲酸、乙腈-乙酸)浓度、不同柱温下0DS柱上的色谱行为;通过LC-ESI-MS和UV光谱鉴定甜菜红色素成分.结果:推导出甜菜主要红色素成分间分辨率与酸浓度、乙腈浓度、柱温间的相互关系方程为YRe=6.3931-0.3868Xc-0.2155Xac-0.0384Xt(乙酸)和YRe=5.0501-0.0249Xc-0.1444Xac-0.0236Xt(甲酸);获得了甜菜红色素主要单组分制备物,其主成分为甜菜苷和异甜菜苷,此外,还鉴定出17-脱羧-新甜菜苷等组分.结论:色谱分离关系方程和主成分表征对甜菜红色素具有质控意义.

版权所有 :《中国食品学报》杂志社     京ICP备09084417号-4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9层      邮政编码 :100048
电话 :010-65223596 65265375      电子邮箱 :chinaspxb@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漂浮通知


×
《中国食品学报》杂志社招聘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