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益生菌产品作为功能性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迅猛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益生菌的相关立法和管理比较滞后.本文从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出发,对与益生菌相关的标准和声称管理作一综述,并提出存在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为益生菌行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摘要:以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和酪氨酸酶抑制率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富含胶原的海产品下脚料中提取的海洋活性胶原肽(Marine active collagen peptides/MACP)的体外活性,并进行初步分离.结果表明:MACP的OH·清除率(IC501.42mg/mL)高于谷胱甘肤(IC50 8.92mg/mL)和VC,低于抗氧化剂TBHQ(IC50 0.375 mg/mL)和茶多酚(IC50 0.382 mg/mL);MACP的O2·清除活性(IC50 14.40 mg/mL)低于茶多酚(IC50 4.05mg/mL)和谷胱甘肽(IC50 0.49mg/mL),却高于TBHQ(IC50 17.52mg/mL).MACP抑制酪氨酸酶的IC50为17.06 mg/mL,为常用美白剂——熊果苷的1/70.酶解液经截流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 000、4 000、1000的超滤膜分离,其活性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而增大,且清除自由基和抑制酪氨酸酶的最大活性相对分子质量都集中在1 000以下.对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MACP成分进行葡聚糖凝胶DEAE-A25阴离子交换分离,得到2个洗脱峰,且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第1个峰上.将MACP应用于功能食品或美白化妆品中开发前景良好.
摘要:比较益生菌干酪乳杆菌Zhang(L.casei Zhang)与商业化益生菌嗜酸乳杆菌NCFM(NCFM)、鼠李糖乳杆菌GG(LGG)、干酪乳杆菌Shirota(kS)、动物双歧杆菌Bb12(Bb12)对人工胃肠液的耐受性及发酵特性.将各菌置于人工消化液及含3.0g/L牛胆盐的MRS培养基中,37℃培养,分别于3h和8h时测定人工胃液和肠液中各菌株的存活率,同时每小时测定MRS培养基的浊度,以延迟时间评价各菌株对胆盐的耐受性.对由各菌株制得的发酵乳在发酵及贮藏期间酸度与活菌数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pH 2.5的人工胃液消化3 h后,干酪乳杆菌Zhang存活率低于NCFM(p<0.05),高于其它3株对照菌(p<0.05);在pH 3.0和pH 4.0的人工胃液消化3 h后,干酪乳杆菌Zhang的存活率与4株对照菌无显著差异(p>0.05);在pH 8.0的人工肠液消化8h后,干酪乳杆菌Zhang的存活率高于Bb12(p<0.05),低于NCFM(P<0.05),与其它2株对照菌元差异(p>0.05).干酪乳杆菌Zhang对3.0g/L牛胆盐的耐受性与LcS差异不显著(p>0.05),而高于其它3株对照菌(p<0.05).脱脂乳37℃发酵24 h后,接种干酪乳杆菌Zhang的样品的酸度低于4株对照菌.4℃贮藏28 d内,各益生菌在发酵乳中继续生长,其中干酪乳杆菌Zhang发酵乳的pH值变化(降低0.55)显著高于4株对照菌(p<0.05);贮藏28 d后干酪乳杆菌Zhang活菌数为1.0×109 cfu/g,显著高于4株对照菌(p<0.05),说明干酪乳杆菌Zhang具有良好的胃肠转运耐受性和极佳的贮藏稳定性.
摘要:目的:研究产胆盐水解酶植物乳杆菌H13的耐酸、耐胆盐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其可能的降胆固醇作用机理进行体外试验研究.方法:采用MRS培养基,模拟人体胃酸环境(pH=3)和胆盐环境(0.3%),测定H13菌株在酸性及高胆盐环境作用后的存活菌数,并在此胆盐浓度下测定植物乳杆菌H13的胆盐水解酶活力、降解胆盐能力和胆固醇沉淀量.结果:菌体能够耐受pH 3的环境和0.3%的胆盐环境;该菌产生的胆盐水解酶在降低胆固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酶活性与游离胆酸量、胆固醇沉淀量呈正相关,而且胆盐水解酶对反应底物的特异性不同,以甘氨胆酸钠为佳.结论:植物乳杆菌H13体外降胆固醇作用的机理主要是其产生的胆盐水解酶使胆盐失去共轭作用,在酸性(pH<6.0)条件下,解共轭胆盐与胆固醇形成复合物共同沉淀下来.
摘要:采用连续串联超滤技术对鳙鱼蛋白酶解物进行分离,比较各组分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通过扫描电镜观察5 kDa滤过物对受到·OH攻击的红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鳙鱼酶解物中大多是分子质量小于5 kDa的短肤,采用串联连续超滤技术分级后,56.7%的肽段留在此滤过液中.滤过物的抗氧化活性强于原酶解物,且清除DPPH·的EC50从2.739mg/mL变为1.556mg/mL.通过电镜观察经·OH诱变的红细胞,结果发现经5 kDa滤过物保护后的红细胞畸变率较低,鳙鱼酶解物具有抗氧化功能.对鳙鱼酶解物络合金属离子能力的研究表明,其抗氧化活性与其络合过渡态金属离子的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摘要:对菌株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3.481产β-葡萄糖苷酶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pH和无机盐.采用响应面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优化米曲霉发酵生产β-葡萄糖苷酶的工艺条件,同时建立酶活力随麸皮+淀粉(1:1,W/W)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和初始pH变化的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是麸皮+淀粉(1:1,W/W)质量分数10.93%、硫酸铵质量分数0.4%、pH5.0,在此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可达1.89 U/mL.
摘要:目的:采用pGAP ZαA为表达载体,SMD1168毕赤酵母为受体系统,构建分泌型的甜味蛋白Brazzein毕赤酵母重组菌.方法:按照毕赤酵母偏爱密码子设计Brazzein基因,共设计4对引物.在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Xba Ⅰ与Xho Ⅰ酶切识别位点,采用SOE-PCR法合成Brazzein基因,构建克隆载体pUC57-Bra与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Bra.将重组质粒线性化,电转导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SMD1168)中,用高浓度的抗生素Zeocin筛选高拷贝转化子.将重组菌株接种于YPD培养基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分泌型的Brazzein毕赤酵母重组菌.SDS-PAGE表明,目标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值一致,在诱导72h后目的蛋白表达量达0.12g/L.对纯化后的蛋白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经鉴定具有一定的甜味,表达的Brazzein蛋白生物学活性良好.
摘要:为获得低致敏的婴儿配方食品原料,对乳蛋白中的主要过敏原在水解过程中抗原抑制率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采用间接竞争EUSA法检测水解过程中主要过敏蛋白——β-乳球蛋白(β-LG)、酪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抗原抑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胰蛋白酶水解的最适条件为温度45℃,E/S 0.5%,水解时间1 h.在此水解条件下乳蛋白的总致敏性降低最多,其中β-乳球蛋白下降(55.93±3.63)%,酪蛋白下降(90.53±5.27)%和牛血清白蛋白下降(57.44±5.02)%.用胰蛋白酶水解乳蛋白可获得低致敏性的婴儿配方食品原料.
摘要:目的:分离纯化苦瓜溶菌酶,同时进行酶学性质及其生物学性质研究,为苦瓜生物活性蛋白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盐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阴离子色谱柱Source Q和阳离子色谱柱POROS 50HS)、反相毛细管色谱和SDS-PAGE等方法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的溶菌酶经鉴定达到电泳纯,分子质量为20.1 kDa,酶比活力2000 U/mg,纯化倍数164.6;抗菌试验表明,苦瓜溶菌酶对总状毛霉(M ucor racem osus)、稻纹枯病菌(osusRhizocwnia solani)、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完全抑制的最低浓度为0.59 μmol/L,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taphy lococcus aureus)的抑制活性不明显.结论:分离表征到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新型植物溶菌酶,使用离子交换层析柱高效可行.
摘要:为开发高品质的文蛤肉蛋白水解液,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胰蛋白酶和精制中性蛋白酶的复合比例.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探讨复合酶酶解文蛤肉的技术条件.结果表明,胰蛋白酶与精制中性蛋白酶的复合酶组合比例为3:1的酶解效果较好,复合酶酶解文蛤肉的最优生产工艺参数为加酶总量4 500U/g原料,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印min,pH(7.50±0.05),液固比3:1.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酶解液的总氨基氮含量达296.24mg/100mL,酶解得率85.14%,风味评分值为209.51.建立了文蛤肉酶解液中总氨基氮含量Y1、酶解得率Y2、风味评分值Y3与加酶量X1、酶解温度X2、酶解时间X3的数学回归模型,置信度99%.
摘要:金华火腿是我国传统的干腌肉制品,以其特有的风味著称.以金华火腿为原料,利用酶解技术获得金华火腿调味料风味前体物质——酶解液.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酶解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酶解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5、碱性蛋白酶用量2.10%、初始pH 8.60、酶解温度65℃、酶解时间3 h.在此条件下金华火腿的水解度为14.20%.所得水解液中氨基酸含量52.544 g/L,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12.859g/L.产品具有浓郁的金华火腿香味.
摘要:目的:研究纤维素酶解法提取花生红衣中白藜芦醇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花生红衣白藜芦醇的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白藜芦醇的得率为参考指标,考察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值和乙醇浓度对花生红表白藜芦醇得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与花生红衣粗粉的配比为1:500,酶解温度50℃,酶解pH 5.0,酶解时间90 min,提取溶剂乙醇的体积分数为60%.在此条件下白藜芦醇的得率为1.25%.与传统醇提工艺相比,其提取率提高了4.43倍.结论:该工艺是纤维素酶法提取花生红衣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
摘要:目的:研究一种高黏度燕麦β-葡聚糖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乙醇-酶和热水二步提取法,即在燕麦麸皮中加入乙醇,酶法除去蛋白质和淀粉后,用热水提取β-葡聚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乙醇、胰蛋白酶、淀粉酶、酶解温度和时间对β-萄聚糖保留率以及蛋白质和淀粉的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面设计研究热水提取β-葡聚糖的工艺,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β-葡聚糖的表现黏度.结果:在60%乙醇溶液中加入60U/g胰蛋白酶,50 ℃酶解60min,残渣中β-葡聚糖的保留率为96.11%,蛋白质的去除率为71.79%.淀粉酶作用可以去除淀粉并使细胞壁破裂.响应面分析表明,在料液比1:20、浸提温度80℃、漫提时间60min条件下,β-葡聚糖得率为7.34%,且β-葡聚糖黏度高.结论:乙醇-酶和热水二步法是提取高黏度燕麦β-萄聚糖的有效方法.
摘要: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料液比对紫苏叶多酚物质提取的影响,选定料液比为1:40.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所得微波提取多酚工艺的最佳参数:乙醇体积分数41%,微波时间104 s,微波功率271 W.实际测得多酚提取率为15.744mg/g,与理论预测值基本相符.
摘要:将膜技术应用于食品化学工业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集成优先透水膜可以突破常规酯化反应平衡的限制,节约资源,提高产率.维生素C(VC)生产的关键工艺是甲醇与2-酮基-L-古龙酸(2-KLG)的甲酯化反应.基于PERvAP R 2201膜与2-KLG甲酯化反应的集成工艺,分别进行甲醇/水二元体系、甲醇/2-KLG/2-Me-KLG/水四元体系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集成工艺由于分离膜及时去除了酯化反应生成的副产物——水,迅速地改变了常规酯化反应状况.酯转率(η)随酯化反应液中水(CR-H2O)的减少而显著增加.η和膜的渗透汽化(PV)分离性能都明显受集成工艺的反应温度、初始料液醇酸比(R0)、分离膜面积和料液流量的影响.在膜与常规工艺集成的2-KLG甲酯化反应过程,η达99.06%,CR-H2O小于2mol/L,PV过程膜的渗透通量125~225g/(m2·h),渗透液中水含量(CP-H2O)大于80%.
摘要:目的:以杨梅为原料,探讨杨梅果醋及果醋饮料生产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和配方.结果:酒精发酵的工艺参数为:初始糖度8%,酵母接种量0.1%,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4d.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醋酸菌接种量10%,发酵时间96 h,发酵温度30℃,初始酒精度6.5%.果醋饮料配制的最佳条件为杨梅果醋15%,杨梅果汁15%,蜂蜜4%,蔗糖10%.结论:杨梅果醋具有杨梅果香,风味独特,酸度适宜;果醋饮料清朗爽口,酸甜适中.
摘要:为了解结冷胶在酸性乳饮料中与酪蛋白的结合情况,通过罗丹明B标记酪蛋白,异硫氰酸荧光黄(FIT℃)共价标记结冷胶,并与CMC进行对比;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冷胶和CMC与酪蛋白结合的状态.结果表明,CMC包裹在酪蛋白胶束团粒周围(粒径2.95~2.99μm),结冷胶吸附在酪蛋白胶束上(粒径1.50~2.00μm).说明CMC对酪蛋白起稳定作用,而结冷胶不能在酪蛋白胶束团粒表面形成有效的保护层以阻止胶束团粒的聚集.
摘要:利用智舌对基本味觉物质的检测浓度进行初步研究.采用铂、金、钯、钨、钛和银6个电极组成的传感器阵列,分别在脉冲频率1、10和100 Hz条件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对5种基本味物质进行辨识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智舌对基本味觉物质的辨识效果较好,具有定量检测的能力;所检测的HCl、MSG、Na-Cl和蔗糖最低浓度分别为0.62、0.43、2.74、0.99 mmol/L,明显低于人的闲值(除Q-HCl).为进一步研究智舌检测阚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为研究大豆浸泡、固形物含量、pH值和温度对大豆蛋白膜得率及品质的影响,采用通用旋转试验设计方法优化大豆蛋白膜生产工艺的关键环节.研究结果表明:60℃浸泡大豆2 h后磨浆,可提高大豆蛋白溶出率约10%;豆浆固形物含量6%时蛋白膜得率高(64.12%)且品质较好;豆浆pH值控制在7.0时蛋白膜得率高(64.92%)且品质较好;豆浆温度为80℃时蛋白膜得率高(63.96%)且品质较优.由通用旋转试验设计得到的较佳工艺参数为固形物含量5.0%,pH7.0,温度85℃,且已得到验证.
摘要:目的:确定从大豆豆粕中提取总皂苷的方法及其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分别通过正交试验和均匀试验对回流法和循环超声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优化的试验数据为样本,分别建立回流法和循环超声法提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每种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将优化试验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超声提取法较回流提取法的提取效果好,其最佳提取条件是: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液固比25,25℃提取15min,超声功率480W.结论:超声提取法较回流提取法的优势明显,是一种可以推广的,从大豆豆粕中提取皂苷的新方法.
摘要:为优化当归多糖的水法提取工艺,运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对当归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响应值与各试验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二次回归方程为Y=5.8467+0.5088X1+0.1125X2+0.1263X3-0.3783X12-0.1525X1X2-0.3558X22-0.045X1X3+0.0075X2X3-0.2083X32.水提当归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 h、浸提2次、料水比1:10.
摘要:利用离子交换及凝胶过滤层析方法对三角帆蚌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弱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三角帆蚌粗多糖,用0.05 mol/L pH 7.9的Tris-HCl缓冲液以及0.1、0.2、1 mol/L NaCl洗脱液进行分段洗脱,得到4个组分;多糖含量较高的前2个组分经Sepharose 6B凝胶纯化,用双蒸水洗脱到2个组分,分别命名为MPa-1-1和MPa-2-1:经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和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鉴定,两者为均一纯多糖,测得MPa-1-1的分子质量为1589.62 kDa,MPa-2-1的分子质量为1741.80 kDa.
摘要:为提高茶树菇干制品品质,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柠檬酸(C6H8O7·H2O)、抗坏血酸(C6H8O6)、氯化钙(CaCl2)及其复合的褐变抑制剂,以及逐步升温干燥、直接恒温干燥、间隔干燥3种热空气干燥方式对茶树菇干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护色处理的茶树菇干制品品质较无护色处理的好,同种抑制剂、不同用量的护色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1);复合抑制剂的护色效果优于单一抑制剂,呈协同、增效作用;茶树菇干制品品质最好的护色条件为(0.2 g CaCl2+0.4 g C6H8O7+0.04g C6H8O6),100 mL水,浸泡时间30 min.逐步升温干燥、直接恒温干燥、间隔干燥均适用于茶树菇的干制,其中以逐步升温干燥的茶树菇褐变最少,品质最好.
陈德文; 张粹兰; 沈伊亮; 吴鹏; 李秀娟; 徐晓云; 潘思轶
摘要: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的熟化食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淀粉会引起其品质的老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借助物性测定仪研究食品添加剂对大米发糕贮藏过程中抗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米发糕中添加单甘脂和卵磷脂都有抗老化作用,添加蒸馏单甘脂最佳量为0.8%,添加卵磷脂的最佳量为0.05%,且后者的抗老化效果优于前者.
摘要:目的:利用碱性蛋白酶对啤酒糟麦芽蛋白进行水解改性,确定最优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酶量、pH、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麦芽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当pH10、加酶量4000 u/g、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5min时,蛋白质水解度为16.2%,麦芽蛋白的功能特性达到最优.结论:碱性蛋白酶可显著改善麦芽蛋白的功能特性.在最佳酶解条件下,麦芽蛋白的起泡性、溶解性和乳化性分别达到167%、22.68%和13.8%,比未改性前的麦芽蛋白分别提高了735%、247%和27.8%.
摘要:转基因技术已被公认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农产品品质的革命性技术.转基因食品已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植物转基因操作中广泛使用选择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或除草剂抗性基因等来筛选转化子.虽然尚无研究表明选择标记基因会影响人类健康,但近年来人们对转基因植物安全性问题的担心日益严重.为了消除公众对选择标记基因引起的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的顾虑以及向已转化的植物中重复叠加外源基因等问题,无选择标记技术应运而生.这种全新的安全性转基因技术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6种主要的无标记转基因技术及其在转基因植物食品安全性控制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
周林燕; 廖红梅; 张文佳; 廖小军; 胡小松; 陈芳; 高岩
摘要:非热加工技术是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热加工技术,高静压、高压均质和高压二氧化碳等高压技术等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较系统地介绍这些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与设备现状.综述这些技术在杀菌、钝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情况,旨在推动我国高压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顿玉慧; 郑启伟; 黎昊雁; 方莹; 李可; 程洁; 徐建设
摘要:从风险评估的4个方面并结合欧盟法规(Regulation(EC)No 2073/2005)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限量指标,介绍关于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风险评估的新观点,并指出需要改进微生物标准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限量指标.假设此菌对人类疾病的有关风险,对如何降低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水平提出建议.
摘要:为了解能够显示被检测液体食品综合信息的电子舌,是否也能显示细茼液体培养物的综合信息,探讨一类新型食品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新技术.基于伏安法的多频脉冲电子舌,结合主成分分析,对8种食源性致病性茼进行区分研究,得到最佳电极阵列和频率段组合,再对亲缘关系较近的4种肠道致病菌进行区分.结果显示,区分食源性致病菌效果好的电极和频率段分别是:钯电极的100 Hz、金电极的1 Hz、钛电极的100 Hz、银电极的100 Hz和钨电极的10 Hz:区分肠道致病菌效果好的电极和频率段分别是:钛电极的100 Hz、银电极的100Hz和铂电极的1 Hz、10 Hz.研究结果表明.多频脉冲电子舌伏安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区分食源性致病菌是可行的,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有望成为一类具有发展优势的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新技术.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虾中农药硫丹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农药硫丹残留.提取溶剂为丙酮.该检测方法中用阴性样品作标准曲线.结果:该方法的检出限(IC15)约为1.6 μg/L,灵敏度(IC50)约为17μg/L.线性范围1.8~60μg/L.平均回收率67.56%~99.81%.结论:该检测方法符合<日本肯定列表>中规定的水产品中硫丹的检测要求,且样品的处理过程较为简单,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摘要:目的:研究一种基于近红外(NIR)透射光谱法的甜菊糖有效成分快速测定新方法.方法:采用NIRS分析技术,对不同批次的甜菊糖苷水溶液采集透射光谱,选取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和波段范围对光谱数据进行有效的信息提取与分析,确定最佳的回归因子数以及用于定量分析的最优波段范围.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甜菊糖苷水溶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甜菊糖溶液中甜菊双糖甙(steviolbioside,SX)、杜克甙A(dulcoside A,DA)、甜菊糖甙(stevioside,STV)、瑞鲍迪甙C(rebaidioside C,RC)、甜菊糖A3甙(Rebaudioside A,A3)和甜菊糖总苷(steviosides,STS)的PLS模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271、0.9355、0.9759、0.9706、0.9500、0.9870.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0004、0.0015、0.0150、0.0043、0.0170、0.0199.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无损,具有较好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性能,可用于甜菊糖苷溶液中各有效成分的快速检测.
摘要:为解决产气微生物引起的真空包装腌萝卜干胖袋问题,从真空包装的萧山萝卜干中分离出2种产气菌,观察它们的形态、大小以及革兰氏染色、荚膜、芽孢特性.根据革兰氏阳性菌鉴定大纲,做耐酸染色试验、内生孢子染色、过氧化氢酶试验、富葡萄糖培养试验和Loeffler血清消化试验.测定这两株产气菌的16S rDNA序列,并与基因库中其它相关细菌的16S rDNA序列进行比较.最终两种产气菌分别被鉴定为短乳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短乳杆菌产气速度快,产气量大,而表皮葡萄球菌产气缓慢,产气量较少.
摘要:运用MATLAB7.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核密度非参数估计,对饮用水安全风险进行评价,旨在为我国饮用水安全评价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为水资源规划、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