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名家论坛
    • 复杂食品体系及食品加工过程的模型与分析:现状及进展

      2019, 19(10):1-10.

      摘要 (48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食品产业迅速发展,要求食品加工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保持最佳的感官和营养特性,并尽可能降低能耗,这无疑给食品加工带来巨大的挑战。随着对食品加工的深入理解以及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数学建模和仿真可以对许多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化学反应以及局部效应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实现食品加工的精准控制与节能降耗。本文综述了食品体系和食品加工过程模型化研究的最新进展,旨在推动现代化食品加工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营养与功能
    • 蛋清源抗氧化肽对HEK293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2019, 19(10):11-22.

      摘要 (4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源性抗氧化肽以其安全性高,抗氧化能力好,逐渐成为多肽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以蛋清卵黏蛋白胃蛋白酶水解产物为原料,以蛋清源五肽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基于不同机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化学测定方法,对8条蛋清源五肽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强的为五肽CFDVF,浓度为1.0 mmol/L时,其自由基清除率为50.14%±2.1%;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的为五肽VYQFL,浓度为100μmol/L时,TEAC值为(94.66±0.37)μmol/L TE/100μmol/L;ORAC活性最强的为五肽WNWAD,TEAC值为(2.53±0.18)μmol/L TE/μmol/L。接着,利用HEK293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评价8条五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五肽WNWAD(Trp-Asn-Trp-Ala-Asp)的氧化应激抑制活性最强。同时,细胞毒性试验证明,五肽本身对细胞无毒副作用,也无促进增殖作用。最后,综合体外化学和细胞试验结果,筛选出WNWAD进行蛋清肽氧化应激抑制机制研究。首先采用试剂盒方法检测细胞内LDH活性和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CAT、T-SOD和GSH-PX的活性,结果表明H2O2可导致细胞LDH释放率上升,MDA含量增高,而WNWAD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进程,维持细胞膜完整性,提高细胞内LDH活性,降低MDA含量;H2O2可以抑制细胞内抗氧化酶CAT、T-SOD和GSH-PX的活性,而经过WNWAD预处理,可以显著增强其活性;随着肽浓度的升高,3种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呈浓度依赖型关系,尤其在肽的浓度为1.0μmol/L时,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为(20.63±0.51) U/mg蛋白、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为(179.39±5.73)U/mg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为(33.97±5.02)个活力单位,较对应损伤组的酶活性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最后,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内抗氧化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WNWAD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H2O2诱导损伤的HEK293细胞中抗氧化酶CAT、SOD和GSH-PX的蛋白表达水平。

    • 桑叶水提物对高脂饮食小鼠脂代谢的调控机制初探

      2019, 19(10):23-33.

      摘要 (3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探讨了桑叶水提物降脂减肥作用及其对脂肪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初步揭示其降脂作用机理。对高脂饮食小鼠同时灌胃桑叶水提物,于8,12,16周采集小鼠血液和肝脏,用试剂盒测定血脂水平和肝脏中脂肪代谢关键酶的活性。结果发现,高脂饮食雄鼠在灌胃高剂量桑叶水提物12周后,血脂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与HFC组相比,其体质量增加率降低22.52%,腹腔脂肪系数降低32.67%,血清TC含量降低41.29%,TG含量降低36.60%,LDL-C含量降低31.28%,HDL-C含量增加47.20%;肝脏中FAS活性降低23.99%,LPL活性上升21.22%,HL活性上升32.91%。高脂饮食雌鼠灌胃高剂量桑叶水提物8周后,血脂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与HFC组相比,其体质量增加率降低26.58%,腹腔脂肪系数降低40.74%,血清中TC含量降低42.53%,TG含量降低41.75%,LDL-C含量降低29.33%,HDL-C含量增加22.46%;肝脏中FAS活性降低22.49%,HSL活性上升31.98%。可见,灌胃适量桑叶水提物一定时间能够抑制脂肪合成,加速脂肪动员,从而减少脂肪沉积,达到降脂减肥,缓解高脂血症的目的。

    • 雪莲果中菊淀粉型低聚果糖的神经保护作用

      2019, 19(10):34-39.

      摘要 (5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细胞保护方面探讨雪莲果中菊淀粉型低聚果糖(YOs)的神经保护作用。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3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H2O2所致SH-SY5Y细胞损伤模型,评价YOs的细胞保护作用。YOs对DPPH自由基的IC50为(0.272±0.078) mg/mL,相当于(141.01±15.67)Troloxμmol/g YOs;对ABTS自由基的IC50为(2.67±0.89) mg/mL,相当于(195.81±8.13)Troloxμmol/g YOs。FRAP值为(10.12±0.35)mmol/g,相当于(82.40±1.59)Troloxμmol/g YOs。此外,YOs(0.5和1 mg/mL)可显著逆转H2O2(200μmol/L)所致SH-SY5Y细胞的损伤。综上,YOs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类神经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作为防治脑老化的功能因子进行研究和开发。

    • 蕨菜提取物抗肥胖作用及其机制

      2019, 19(10):40-48.

      摘要 (3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蕨菜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和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肥胖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其分化,油红O染色比色分析蕨菜乙醇提取物(PAE)对其分化程度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脂肪细胞分化转录调控因子(PPARγ、CEBPα、SREBP-1c)与脂质合成相关基因(FAS、ACC)的表达水平。以高脂饮食6周建立C57BL/6J肥胖小鼠模型,将诱导成功的肥胖小鼠分为高脂对照组(HFD)、1%蕨菜乙醇提取物组(HFD+PAE),另设立正常饲料喂养的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ND)。继续喂养8周后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评价其脂代谢状况(甘油三酯、胆固醇)及糖代谢情况(血糖、葡萄糖耐量)。结果显示,PAE能显著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减少细胞中脂质的沉积。PAE显著影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分化转录调控因子PPARγ、CEBPα、SREBP-1c的蛋白表达(P<0.05),同时降低脂质合成相关基因FAS、ACC的表达(P<0.05)。PAE干预后,小鼠体质量、甘油三酯、血糖水平均较HFD明显降低(P<0.05),葡萄糖耐量也得到显著改善(P<0.05)。蕨菜乙醇提取物抑制了3T3-L1脂肪细胞分化,改善了肥胖小鼠体质量,消除了高血脂和高血糖异常,修复了葡萄糖耐量,这一作用可能与其调控脂肪细胞分化转录调控因子和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等密切相关。

    • 红茶多酚对H22荷瘤小鼠的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

      2019, 19(10):49-55.

      摘要 (3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试验以从坦洋工夫红茶中提取的茶多酚为原料,研究其对H22荷瘤小鼠的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对实验动物灌胃不同剂量的红茶多酚[250 mg/(kg·d)和500 mg/(kg·d)]14 d后,腋下接种H22细胞构建肿瘤模型,并继续灌胃21 d,然后通过MT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中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NK细胞活性,以中性红为指标检测其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流式细胞术确定其血液中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同时采用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红茶多酚可显著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实验期结束时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达到46.04%和63.32%。与模型组相比,红茶多酚可有效保护荷瘤小鼠的脾脏和胸腺,显著增强其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并显著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比例以及血清中IL-2、IFN-γ、TNF-α的水平(P<0.05),同时红茶多酚可使小鼠肝脏组织中的SOD、GSH-Px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红茶多酚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的免疫调节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 >基础研究
    • 链霉菌L10608来源木聚糖酶xyn-GH10/11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分析

      2019, 19(10):56-67.

      摘要 (3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菌株L10608所产天然酶水解木聚糖底物时具有良好的水解木聚糖底物特性,通过设计简并引物,经巢式PCR克隆得到L10608菌株木聚糖酶基因全长(xyn-GH10与xyn-GH11),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由分析可知酶xyn-GH10全长1 469 bp,分子质量:50.677 ku;理论等电点pI:7.98;预测该木聚糖酶的信号肽为MGIQALPRAAVRQKLRTPLPALAAGVLGLTAALVPPTNADA;该木聚糖酶蛋白序列具有明显的第10族糖苷水解酶的八叠桶型保守区域,且能编码一段由108个氨基酸组成的RicinB-lectin非催化结构域。木聚糖酶xynGH11全长729 bp;分子质量:24.003 ku;理论等电点p I:8.98;预测该木聚糖酶的信号肽为MHQDGSQQDRT QNPAPFGGLSRRGFLVGGTGAAALAAGSGLLLPGTAHAA。该木聚糖酶蛋白序列具有明显的第11族糖苷水解酶的“右手半握状”保守区域。xyn-GH10与xyn-GH11基因经原核表达后其中木聚糖酶xyn-GH10酶活为160 U/mL,木聚糖酶xyn-GH11酶活为55 U/mL。

    • 肌原纤维蛋白界面膜协同凝胶基质提高乳液的稳定性

      2019, 19(10):68-76.

      摘要 (4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是影响低脂乳化型肉制品保油性的重要因素,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通过建立肌原纤维蛋白-橄榄油乳化体系,探究不同体积分数下(1%,5%,10%)肌原纤维蛋白稳定油/水乳液的具体途径。结果表明:肌原纤维蛋白体积分数较低时(1%)乳液稳定性较差,乳析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乳液黏性及界面蛋白吸附量较低,保油性差;蛋白质体积分数为5%、10%时乳液稳定性显著提高(P<0.05),粒径为1~10μm,并且呈单峰分布,界面蛋白吸附量和保油性显著提高(P<0.05),此外,新鲜乳液(1%,5%,10%)中形成的界面蛋白膜可以有效抑制乳液氧化。界面蛋白膜是低体积分数条件下乳液实现保油性的重要途径,然而,高体积分数条件下(5%,10%),界面蛋白膜需要协同乳液中的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基质共同提高乳液保油性。这对完善肉糜稳定理论及实际生产中指导配方设计具有一定意义。

    • 土茯苓黄酮与鲣鱼蛋白肽的交互作用研究

      2019, 19(10):77-85.

      摘要 (3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土茯苓和鲣鱼为原料,制备土茯苓黄酮和鲣鱼蛋白肽。以黄酮提取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活性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抑制活性为指标筛选土茯苓黄酮,以蛋白质回收率、DPPH·清除活性和XOD抑制活性为指标优化鲣鱼蛋白肽水解酶,并分析最佳酶解液的总氨基酸含量。将筛选出的土茯苓黄酮和鲣鱼蛋白肽进行交互作用,研究其产物的XOD抑制活性和DPPH·清除活性变化,最后用荧光光谱法探究交互作用的可能机理。研究表明,醇提土茯苓黄酮的提取率、XOD活性和DPPH·清除活性都显著高于水提土茯苓黄酮,鲣鱼蛋白肽的最佳处理酶为木瓜蛋白酶,二者交互作用后发现,产物的XOD抑制活性显著提高,且其DPPH·清除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巴士杀菌有助于提高其DPPH·清除活性,而高温灭菌后DPPH·清除活性显著降低,pH 6.0时交互作用产物DPPH·清除活性最高。结合荧光光谱分析,推测土茯苓黄酮与鲣鱼蛋白肽可能通过氢键结合形成新的产物。

    • 螺旋藻多糖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抗氧化性能

      2019, 19(10):86-92.

      摘要 (4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螺旋藻粉作为原材料,研究了螺旋藻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采用酶动力学的方法,研究螺旋藻多糖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效果、类型和机理;通过DPPH自由基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在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40,提取温度90℃,p H 8的条件下,可获得螺旋藻多糖的最佳提取效果;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螺旋藻多糖对酪氨酸酶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IC50为1.193 mg/mL,其抑制作用表现为可逆的混合型抑制,其抑制常数KI为0.544 mg/mL;螺旋藻多糖对DPPH自由基表现出较好的清除作用,其IC50为0.463 g/L,其自由基清除能力为同浓度下L-抗坏血酸的83.24%。

    • 不同结构的乌鳢螯合肽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019, 19(10):93-99.

      摘要 (4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不同结构乌鳢短肽螯合肽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对乌鳢短肽螯合肽粒径、Zeta电位、结构和抗氧化特性等分析,探究螯合肽的结构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螯合钙和螯合铁的粒径显著变小,而螯合锌与短肽粒径相近。螯合肽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较短肽高,螯合肽的结构更稳定。螯合肽中亲水性氨基酸和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氨基酸含量增加,螯合铁中抗氧化活性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螯合肽与短肽的特征吸收峰显示不同离子与短肽的羟基和氨基结合程度不同,螯合铁紫外吸收峰波长最长。电镜分析显示离子与短肽存在吸附作用,螯合铁的吸附作用最强。通过DPPH、H2O2、O2-·显示螯合肽因结构而产生不同的抗氧化活性和还原能力,其中螯合铁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它螯合肽都较短肽具有更强抗氧化活性,螯合肽的抗氧化活性与螯合率呈正相关关系。

    • GTF高产酵母菌体中铬元素的分布规律

      2019, 19(10):100-109.

      摘要 (2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先进材料学分析的手段并结合生物电镜技术,对酵母生物富铬过程中细胞的变化以及铬在细胞中分布进行探究,揭示酵母富铬机理。以不同剂量的铬处理酵母细胞,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酵母细胞吸附Cr3+形成GTF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利用能谱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EDS-TEM)、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分析铬在酵母细胞中的分布;采用EDTA洗脱法和原生质体制备法对酵母细胞进行组分分离,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其各部位的铬含量,印证能谱及质谱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中Cr3+质量浓度的升高,酵母细胞形状由规则的椭圆形变成长轴拉长的椭圆形;并且在Cr3+质量浓度为500,800μg/mL时,表面出现沉淀,内部出现空泡。当Cr3+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酵母细胞吸附的总铬和有机铬含量均最高,分别达到1 803.87μg/g·DCW(Dry Cell Weight)和1 133.91μg/g·DCW。其中吸附的总铬有14.43%集中在细胞壁,另外85.57%集中在原生质体,且原生质体吸附的铬中有73.29%以有机铬的形式存在,结合原生质体与细胞壁的质量比约为5∶1,可得铬在YSI-3.7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空间分布均匀。EDS-TEM和TOF-SIMS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个结论。

    • 两种分子质量大豆可溶性膳食纤维对大米淀粉老化性质的影响

      2019, 19(10):110-116.

      摘要 (29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动态流变仪、X-衍射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两种分子质量(HSSDF,27.8 ku和LSSDF,9.3 ku)大豆可溶性膳食纤维(SSDF)对大米淀粉(RS)短期(4 h)及长期老化(14 d)的影响。结果表明:SSDF可显著降低淀粉体系弹性模量的增加,提供淀粉凝胶的黏性;HSSDF对RS短期老化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4℃老化14 d, RS-SSDF体系的△Hr显著低于RS,而HSSDF与LSSDF对△Hr的影响未见显著差异。RS老化7 d形成B型结晶,SSDF可降低大米体系的相对结晶度,其中HSSDF的效果更为显著。相较于RS老化形成的致密结构,RS-SSDF体系中形成明显的空腔,呈蜂窝状结构。两种分子质量的SSDF(27.8ku和9.3 ku)均可抑制RS的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其中HSSDF对RS老化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 >加工技术
    • 高温、高湿干燥工艺对挂面产品特性的影响

      2019, 19(10):117-125.

      摘要 (3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高温、高湿干燥工艺参数(80℃,85%)对挂面产品特性的影响,改进挂面干燥工艺,保障产品质量。以小麦品种永良4号为原料,在实验室制作挂面;干燥试验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温度:40,60,80℃;相对湿度:65%,75%,85%)全排列组合设计,干燥时间300 min;测定干挂面色泽、密度、收缩率和抗弯曲特性等。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对产品最终水分含量影响较大,对挂面色泽b*值和密度有极显著影响,对收缩率、折断距离和折断功有显著影响,对色泽L*值、a*值和抗弯强度没有影响。相对湿度对挂面色泽L*值、a*值、b*值、密度和抗弯曲特性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温度和相对湿度互作对色泽b*值、抗弯曲特性有极显著影响。干燥过程中相对湿度对挂面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与常规干燥工艺(40℃,75%)相比,挂面经高温、高湿(80℃,85%)干燥后,挂面色泽b*值、抗弯强度、折断距离、折断功均显著升高,L*值、a*值、密度、收缩率没有显著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工艺应和干燥设备设计、热能损失、能耗分析及产品特性评价相结合。

    • 喷雾干燥温度对酪蛋白胶束粉理化性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2019, 19(10):126-132.

      摘要 (3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喷雾干燥温度对酪蛋白胶束粉(MCP)理化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分别采用不同的进、出口温度130℃/65℃,160℃/78℃,180℃/90℃对酪蛋白截留液进行喷雾干燥处理。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温度为130℃/65℃时,得到的MCP分子表面平整,微观结构变化不明显,粉末流动性好。当温度从130℃/65℃上升至180℃/90℃时,MCP表面变得粗糙,粒径D50从14.13μm降到10.47μm,溶解度从84.14%降到60.44%,水分含量从4.07%降到3.20%,粉末的流动性指数从4.16减到1.27。综合来看,130℃/65℃是合适的喷雾干燥温度。

    • 物理混合藏耗牛酥油制备母乳替代脂

      2019, 19(10):133-142.

      摘要 (3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藏耗牛酥油(简称酥油),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oyl-2-palmitoylglycero,OPO)型结构脂以及米糠油等脂肪酸的组成及分布,运用物理混合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互补,制备出一种与母乳脂肪酸结构及组成较为相似的母乳脂肪替代脂(HMFS)。在此过程中先选用Lingo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最优物质的量比(即酥油∶OPO型结构脂∶米糠油=0.30∶0.36∶0.15)。通过模型评价,选用多种指标,对调配的HMFS进行相似度评分,发现物理混合制备的结构脂与母乳相似度较高,在总脂肪酸、sn-2脂肪酸、PUFA方面评分依次为89.4%,65.3%,99.8%,是一种制备母乳替代脂的优良原料。

    • 红曲黄酒酿造过程中红曲霉生长抑制因素初探

      2019, 19(10):143-149.

      摘要 (3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曲霉对红曲黄酒的色、香、味及其功能性组分至关重要。然而,红曲霉在酿酒过程中被抑制,其抑制机理并未明确。本研究采用PCR-DGGE与q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平湖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中的优势真菌菌群动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根据红曲霉的菌量变化推测可能原因,同时构造相应的体系进行验证,寻找影响红曲霉生长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传统酿造过程中,红曲霉和酿酒酵母是优势菌,且随着酿造时间的延长,红曲霉的菌量逐渐降低;验证体系表明溶氧量的暂时减少、红曲米的物理束缚和红曲浸泡液中的物质并不会显著抑制红曲霉的生长,而酒精度的增加是影响红曲霉生长的关键因素;传统酿造过程进一步验证酒精度的变化与红曲霉生长的关系,发酵初期的酒精度(0~4%,体积分数)对红曲霉无影响,而随着酒精度的增加,红曲霉的生长逐渐受到抑制,至发酵后期的酒精度(17%,体积分数)对红曲霉的抑制作用明显。

    • 催化式红外辐射对葡萄籽灭菌的影响

      2019, 19(10):150-156.

      摘要 (3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催化式红外辐射技术处理浸渍发酵后的葡萄籽,研究红外辐射联合保温处理对葡萄籽灭菌效果的影响。随着红外辐射时间和保温时间的延长,保温温度升高,葡萄籽中细菌总数迅速下降,其中红外辐射98 s、75℃保温60 min处理葡萄籽,灭菌效果最好,葡萄籽中细菌总数降到1.66 lg CFU/g,比单独红外辐射处理的葡萄籽降低43.14%,比未处理的葡萄籽降低了65.99%;葡萄籽表征红色程度的a*值和表征黄色程度的b*值分别为12.31~13.48和13.22~14.47,色差E值为2.14~5.26,表明葡萄籽处理前、后色泽差异小。葡萄籽油得率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其中葡萄籽油得率最高达10.39%,比未处理葡萄籽提高了46.96%。试验各处理提取的葡萄籽油酸值、过氧化值和碘值均符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对初榨葡萄籽油制定的标准。经综合评价,当红外辐射处理葡萄籽98 s、75℃保温处理60 min时,葡萄籽灭菌效果最好,葡萄籽油得率最高,葡萄籽的色泽保持较好。

    • 不同滚揉腌制对鸭肉蛋白及水分分布的影响

      2019, 19(10):157-164.

      摘要 (3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超声波辅助变压滚揉腌制对鸭肉蛋白质及水分的影响,对鸭胸肉分别进行真空滚揉(VT)和超声波辅助变压滚揉(PTU)腌制处理,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拉曼光谱和低场核磁共振(LFNMR)测定鸭肉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以及水分存在状态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VT和PTU腌制处理的鸭肉蛋白质组成、结构以及水分状态较未任何处理的原料肉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增加β-折叠、β-转角以及无规则卷曲构象含量(P<0.05);LFNMR结果显示,PTU处理的鸭肉横向弛豫时间T21和T22以及对应的峰面积百分比P21和P22都较未任何处理的原料肉及VT处理组显著增大(P<0.05)。研究结果表示,PTU处理通过改变蛋白质结构和水分状态分布,来加速鸭肉产品生产过程的腌制效率,改善嫩度,提高保水性。本研究结果为PTU技术在肉制品腌制中的应用及相关设备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蜗牛黏液活体提取及成分特性分析

      2019, 19(10):165-171.

      摘要 (60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白玉蜗牛为陆生贝壳软体动物,繁殖迅速,易于饲养,综合利用价值高。白玉蜗牛在爬行中分泌大量黏液,其中含丰富的天然胶原质、弹力蛋白、尿囊素、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甘醇酸,是天然的抗菌剂。本文以白玉蜗牛为研究对象,开发一种新型活体蜗牛黏液提取方法,并分析其主要成分和抑菌性。通过凯氏定氮仪测定白玉蜗牛黏液中粗蛋白含量为0.42%,冻干样品中粗蛋白含量为31.48%。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表明蜗牛黏液中含有胶原蛋白;红外光谱扫描结果表明:蜗牛黏液中存在Ⅰ型胶原蛋白;采用Woessner法测得白玉蜗牛黏液中胶原蛋白含量为16.69%。通过抑菌试验发现活体蜗牛黏液对志贺氏菌、猪沙门氏菌、禽巴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

    • 聚酰胺纯化红树莓籽黄酮及其结合胆酸盐能力评价

      2019, 19(10):172-178.

      摘要 (2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红树莓籽黄酮为研究对象,在AB-8大孔树脂纯化基础上,采用聚酰胺二次纯化,考察聚酰胺纯化最佳条件,并对纯化后黄酮的结合胆酸盐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聚酰胺纯化红树莓籽黄酮最佳条件:上样质量浓度5.5 mg/mL、上样量100 mL、上样pH 4.5、上样流速2.0 mL/min、洗脱体积分数70%乙醇、洗脱剂用量150mL、洗脱流速1.5 mL/min,此条件下吸附率可达68.7%,解吸率76.3%,纯度59.2%为醇提的2.36倍;经聚酰胺纯化后红树莓籽黄酮对甘氨胆酸钠、牛磺胆酸钠和胆酸钠的IC50依次为2.911,3.779,3.257 mg/mL,说明红树莓籽黄酮对胆酸盐结合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功效。

    • >食品贮藏与保鲜
    • 超高压升压和贮藏期胡萝卜软化特征及其机制

      2019, 19(10):179-189.

      摘要 (3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明确升压阶段及超高压处理后贮藏期内果蔬质构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本文研究100~600 MPa、0~2 min高压处理对胡萝卜硬度的影响,并探究其在14 d贮藏期内的硬度变化。从细胞膜透性、细胞显微结构、细胞壁果胶的酶促降解与组分变化,探究硬度变化的机理。结果:压力大于200 MPa会引起胡萝卜硬度下降(P<0.05),向螯合性、碱溶性果胶的转化加速。结论:超高压引起的胡萝卜硬度损失主要由高压对细胞膜的机械损伤引起,果胶组分的转化有利于贮藏期内硬度的保持。

    • 快速评估青菜冷处理的临界点温度

      2019, 19(10):190-196.

      摘要 (2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快速找到青菜冷处理的临界点温度。方法:使用叶绿素荧光仪和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不同温度冷水处理的青菜。结果:青菜叶片用冷水处理1 min,在-4℃检出低温伤害,显示处理时间不够。冷水处理青菜10min,可以判断冷害温度,而不足以激发显著的冷激反应。在0℃时,ETR和qP下降极显著,Y(NO)显著上升。在2℃时,所有荧光参数正常,属于安全温度。处理30 min时,2℃处理的NPQ和q N显著上升,有明显的冷激反应。0℃处理30 min后K+溶出极显著上升(P

    • 鲐鱼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腐败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019, 19(10):197-205.

      摘要 (3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感官评价、pH、TVB-V、组胺和微生物作为评价指标,检测鲐鱼在气调、真空包装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及其腐败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气调包装和真空包装的鲐鱼货架期终点分别为16 d和12 d。利用Miseq平台Illumina第二代高通量测序鲐鱼样品中细菌16S rRNA基因V4区域,发现真空包装鲐鱼样品的货架终期主要的腐败菌是发光杆菌、希瓦氏菌和弧菌,气调包装鲐鱼样品的货架终期主要的腐败菌是远洋杆菌、盐单胞菌和嗜冷杆菌。本研究确定了不同贮藏条件下的优势腐败菌群,为鲐鱼贮藏过程中的抑菌提供了理论参考,并为气调包装中鲐鱼保鲜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 冰鲜大黄鱼植物源复合保鲜液的优化研究

      2019, 19(10):206-211.

      摘要 (3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3种植物源提取液(银杏叶提取液、竹醋液与茶多酚溶液)复配比例。方法:由单因素试验测定,经3种植物源提取液分别处理后,冰鲜大黄鱼贮藏期间的TVB-N值,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银杏叶提取液、竹醋液与茶多酚溶液作用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0.5%,0.5%,1.5%。竹醋液和茶多酚溶液的交互作用对TVB-N的影响显著(P

    • >分析与检测
    • 基于PacBio SMRT技术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微生物安全性评价

      2019, 19(10):212-220.

      摘要 (4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大量细菌已被灭活,然而灭活微生物仍影响产品品质和货架期。现行纯培养技术只能对食品基质中活菌进行检测,无法全面评估污染微生物组成,而基于宏基因组学策略能够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加工过程中污染微生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方法:采集6份婴幼儿配方奶粉,使用细菌纯培养、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PacBio SMRT)和微滴式数字PCR(ddPCR)联用技术对其污染微生物组成进行评价。结果:采用纯培养技术在样品中均未检测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和芽孢。使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共鉴定出14个细菌门、138个细菌属和255个细菌种。其中6份样品均存在过嗜冷菌蜡样芽孢杆菌,其平均相对含量高达23.54%,这一灭活的细菌也会影响产品货架期。此外,在IF3、IF4、IF5和IF6样品中,检测到相对含量较低的致病菌大肠杆菌,其相对含量分别为0.06%,0.01%,0.15%和0.05%。采用ddPCR技术对SMRT测序方法检测到的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每克奶粉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平均拷贝数取对数后分别为5.45和4.89。结论:在6份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均未检出致病菌,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然而奶粉中被灭活的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可能增加产品腐败的风险,影响产品的货架期。本研究结合多个技术全面评价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初步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 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生物素的不确定度评估

      2019, 19(10):221-226.

      摘要 (54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259-2016规定的微生物法对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生物素含量进行测定,根据CNAS-CL07:2011要求并依据JJF1059.1-2012和GB/Z22553-2010对测定过程影响检验结果的各个分量进行评估,即对测量重复性,试样称量及稀释,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拟合及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偏差5个方面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并确定了各不确定度分量,得出扩展不确定度。经测定,婴幼儿谷粉中生物素含量为(32.49±2.64)μg/100 g,P=95%,k=2。微生物因素对测量不确定度影响显著,由标准曲线拟合和重复测量体现。

    • 离子色谱法测定母乳中的寡聚糖与游离唾液酸

      2019, 19(10):227-234.

      摘要 (5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母乳寡聚糖(HMOs)是母乳中第三大营养素,其含量仅次于乳糖与脂肪,是婴儿健康成长的重要营养来源。本研究采用离子色谱法(IC)建立并验证了测定母乳中6种主要母乳寡聚糖含量的方法,包括3-岩藻糖基乳糖(3-FL)、2’-岩藻糖基乳糖(2’-FL)、乳糖-N-新四糖(LNnT)、乳糖-N-四糖(LNT)、6’-唾液酸乳糖(6’-SL)及3'-唾液酸乳糖(3’-SL)。另外,母乳中另一种活性成分唾液酸(Neu5Ac)也可以同时测定。将母乳样用超纯水稀释,微孔滤膜过滤后进样分析。以水-氢氧化钠溶液-乙酸钠溶液为流动相,选用CarboPacTMPA-1分析柱进行色谱分离,用脉冲安培检测器检测。所测7种分析组分在该试验条件下能很好分离,且在较宽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方法的检出限(3 s/n)分别为5.2,0.4,2.8,2.5,1.0,1.8,0.5 mg/L母乳,定量限分别为19.8,9.8,19.9,19.7,9.9,9.9,5.0 mg/L母乳。通过测定分泌型与非分泌型的3段乳得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与定量限能够满足各类母乳样品的需求。以母乳作为基质,测得各分析组分的加标回收率(n=6)在91.8%~106.1%之间,母乳基质与加标样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3.7%。本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快速,具有较低的检出限与定量限,较宽的线性范围,良好的重现性与回收率,适用于母乳样品中6种主要寡聚糖与游离唾液酸的准确测定。

    • 玛咖多糖提取过程的原位实时监测技术研究

      2019, 19(10):235-242.

      摘要 (4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超声辅助提取玛咖多糖及检测过程中提取液的多糖含量,同时应用近红外原位实时采集提取过程的光谱信息,通过光谱信息与多糖含量化学值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达到实时监测提取过程中玛咖多糖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60 min内,多糖含量不断增加,随后增加缓慢并出现波动增长的趋势。对采集的原始光谱预处理,SG是最为有效地预处理方法,Rc和Rp最高,RMSECV和RMSEP数值最小。采用PLS、iPLS和si-PLS方法建立模型后,si-PLS所建立的模型最佳,联合4个最优的波长区间为:1 258.591~1 316.735nm,2 027.121~2 084.226 nm,2 153.93~2 210.888 nm和2 337.239~2 387.696 nm,模型的Rc、Rp分别为0.9621,0.9667;RMSECV、RMSEP分别为0.0116,0.0137。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可较好的预测超声提取玛咖多糖过程中提取液中的多糖含量,实现提取过程中的原位监测。

    • 两株嗜盐古菌所产C_(50)类胡萝卜素的鉴定及抗氧化活性

      2019, 19(10):243-250.

      摘要 (4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株嗜盐古菌所产的类胡萝卜素进行组分鉴定、含量分析以及各组分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解脂盐红菌的类胡萝卜素中菌红素占84.91%,单脱水菌红素占7.87%,双脱水菌红素占4.03%。海滨盐水红菌的类胡萝卜素中菌红素占94.86%,单脱水菌红素占1.17%。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菌红素、单脱水菌红素和双脱水菌红素组分,其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呈浓度依赖性,并显著高于同浓度的β-胡萝卜素,提示嗜盐古菌C_(50)类胡萝卜素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天然类胡萝卜素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LC-Q-TOF-MS高分辨质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24种抗炎、镇静安神类违禁药物

      2019, 19(10):251-258.

      摘要 (3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保健食品中抗炎、镇静安神类违禁药物的液相色谱联用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LC-Q-TOFMS)的检测方法。对比分析溶剂提取法与QuEChERS前处理法提取违禁药物,高分辨质谱数据依存获取的采集模式(IDA-MS),获得目标物的一级母离子的精确质量数、同位素丰度比、二级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数等信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24种抗炎镇痛、镇静安神类违禁药物。结果显示,QuEChERS前处理技术与IDA-MS高分辨质谱分析方法检测保健食品中抗炎、镇静安神类违禁药物选择性好,检测限和定量限低,灵敏度高,线性范围良好(r2>0.997),回收率在81.8%~103%之间。

    • 食品中检测志贺氏菌的实时荧光RP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2019, 19(10):259-264.

      摘要 (7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志贺氏菌的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al-time RPA)检测方法。根据志贺氏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及exo探针,利用荧光检测设备实时监控反应进程,在39℃恒温下20 min即可完成检测。该方法特异性扩增志贺氏菌,对非志贺氏菌无扩增;以志贺氏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3.5×10-3ng/μL,同已发表的real-time PCR方法一致。人工污染试验表明,当鸡肉、西兰花样品污染量为9 CFU/25g,增菌时间为8 h时,即可通过real-time RPA方法检出志贺氏菌。在人工污染试验中,real-time RPA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一致,而前者仅需7~12 min,后者则至少需要35 min(Ct值为27~34之间)。本研究建立的志贺氏菌real-time RPA方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反应时间短,操作方便,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平台。

    •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的蒸煮大豆食味品质评价

      2019, 19(10):265-277.

      摘要 (39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建立主成分分析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评价蒸煮大豆食味品质。以黑龙江45个大豆品种的理化指标、浸泡后的吸水率和膨胀率为自变量,以蒸煮后的硬度、咀嚼性和感官评分为因变量,应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模型中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和变量投影重要性,筛选影响蒸煮大豆食味品质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PLS筛选出大豆钙含量、伴大豆球蛋白(7S球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膨胀率对蒸煮后大豆质构特性有主要影响。主成分分析检测得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3.374%,可较好地反映蒸煮大豆食味品质信息。根据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得出蒸煮大豆的硬度、咀嚼性及7S球蛋白、11S/7S、钙含量等为蒸煮大豆食味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主成分综合得分模型对不同品种的蒸煮大豆食味品质进行综合评分,筛选出5种适宜蒸煮加工的大豆品种,即:黑农85、合丰55、JD149、绥农42和东农251。

    • 基于HPLC多元指纹图谱的龙井茶产地判别研究

      2019, 19(10):278-285.

      摘要 (43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西湖、钱塘、越州三大产区的104个龙井茶样本进行HPLC多元指纹图谱的构建,结合化学计量学判定方法对样本进行产地判定、预测研究。基于HPLC-DAD检测指纹图谱构建结果显示:龙井茶三大产区样本HPLC指纹图谱中共含有28个特征色谱峰,标示16个已知化合物和12个未知化合物。基于多元指纹图谱结合判别因子分析法(DFA)、多层感知器法(MLP)、支持向量机法(SVM)对龙井茶样本的产区判别及预测研究显示:3种判别方法的龙井茶产区预测准确率均在90%以上,其中SVM预测准确率最高,达98.08%。本研究利用不同判别技术多角度验证表明HPLC多元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判定方法能够较好地判定龙井茶样本的产区,该技术有望为茶叶产地溯源及茶叶品质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 GC-MS结合电子鼻分析不同生物保鲜剂对黑鱼片挥发性气味的影响

      2019, 19(10):286-299.

      摘要 (3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微生物指标及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对不同保鲜剂(鱼精蛋白、花椒提取物、菊芋提取物)处理的黑鱼片贮藏期内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空白、花椒提取物、菊芋提取物和鱼精蛋白各处理组样品中分别检测出107,118,103和97种挥发性物质。贮藏期内空白组及处理组物质变化趋势趋于一致,醛类、酮类、醇类物质逐渐减少,胺类物质逐渐积累,酸类及其它物质处于波动状态。经菊芋提取物和鱼精蛋白处理的样品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少于空白组,其中鱼精蛋白处理组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和峰面积均最低。经电子鼻检测发现,处理组在贮藏中、后期各传感器的响应值均低于空白组,且鱼精蛋白处理组响应值降低最为显著(P<0.05),表明鱼精蛋白可有效延缓冷藏黑鱼片风味的劣变。微生物及TBA结果显示,处理组微生物指标及TBA值均低于空白组,其中鱼精蛋白处理组效果显著(P<0.05),说明鱼精蛋白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减缓微生物对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从而减少贮藏过程中低级醛、酮等不良风味的产生。

    • 酿酒红曲米特征与产品酸度的相关性分析

      2019, 19(10):300-306.

      摘要 (3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5份福建省酿酒红曲米为对象,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红曲pH值、干燥失重、容重、淀粉、蛋白质、总氨基酸、液化力、糖化力、发酵力、产酒力等特性指标与酿造产品总酸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的变异系数最大;红曲pH值、发酵力与产品酸度的相关性及偏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产品酸度(y)与红曲pH(x1)、容重(x2)、淀粉(x3)、蛋白质(x4)、液化力(x5)、发酵力(x6)及产酒力(x7)的回归方程为:y=-206.6614+40.55114x1+8. 9631x6+1. 16790x7+0. 1086x1x5-0. 9471x1x6-0. 2151x1x7-0. 0002x2x3+0. 0002x2x5+0.0244x3x5-0.0768x3x6+0.0264x4x5-0.1749x4x6+0.0233x5x6-0.0101x5x7(R=0.9894,P=0.0001),其中,红曲pH值、发酵力、产酒力是重要的影响因子,进一步建立的单因子回归方程均达显著及极显著水平。

    • >综述
    •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乳酸菌研究中的应用

      2019, 19(10):307-314.

      摘要 (3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乳酸菌是重要的工业用微生物之一,广泛用于食品发酵、医疗保健等领域。乳酸菌也是肠道内的有益微生物,具有改善胃肠道环境,维护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出现为乳酸菌的分离筛选以及溯源、进化研究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证据和新的思路。本文简述乳酸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必要性,介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历史以及在细菌中应用的现状,展望该技术在乳酸菌研究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 膳食黄酮消脂减肥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19, 19(10):315-330.

      摘要 (3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除了对形体和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外,它还能引起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众多慢性疾病。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大类普遍存在于人类膳食中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现实的消脂减肥作用,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肥胖的特点及其与慢性炎症的关系,黄酮的结构及来源,黄酮体内代谢和消脂减肥的分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膳食黄酮为主要功能成分的消脂减肥类产品的研发建议,以期为日益庞大的肥胖及超重群体提供精准膳食干预的食疗思路。

    • 果胶提取及其银纳米粒子制备技术概述

      2019, 19(10):331-341.

      摘要 (3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果胶是一种天然植物多糖,结构异常复杂,功能多种多样。因具有优异的流变学特性及独特的组织结构,作为高档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因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银纳米粒子(AgNPs)具有广谱的抑菌性和对哺乳动物细胞的低毒性,得到广泛地认可和应用。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国外主流期刊有关果胶提取及其银纳米粒子制备技术,以期为进一步使用新的果胶资源,采用绿色提取技术,开发新的果胶产品提供借鉴。

    • 天然抗菌肽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2019, 19(10):342-350.

      摘要 (3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抗菌肽来源广泛,抑菌谱广,选择杀伤性强,作用速度快,在临床、医药、禽畜养殖、水产养殖和食品等行业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如今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与抗生素相比抑菌活力较弱,二是溶血活性和稳定性难以调控。需要人们对天然抗菌肽进行人工改造,从而获得高效、稳定、安全的抗菌肽产品。本文简述了抗菌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重点阐述影响抗菌肽活性的主要调控因素,如正电荷数、疏水性、两亲性、螺旋度、特殊氨基酸等。为对抗菌肽结构进行针对性设计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 大豆油DNA提取及检测研究进展

      2019, 19(10):351-357.

      摘要 (3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豆油是我国第一大植物用油,大豆原料多具有转基因特性。科学合理的标识制度可以保护消费者对转基因大豆油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促进大豆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标识制度的完善依赖于精确、灵敏的转基因检测技术。在转基因检测中,DNA检测相较于化学、蛋白等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适用于深加工食品,如精炼大豆油的转基因检测。为提高大豆油DNA检测效率,文章对DNA水相提取、纯化和PCR检测过程进行系统阐述,将其有益经验进行总结,并概述了油脂精炼工艺对大豆DNA的影响规律。

版权所有 :《中国食品学报》杂志社     京ICP备09084417号-4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9层      邮政编码 :100048
电话 :010-65223596 65265375      电子邮箱 :chinaspxb@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漂浮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