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特邀报告
    • 藜蒿叶中1,4-双咖啡酰奎宁酸的鉴定及双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体外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抑制尿酸钠诱导IL-1β的构效关系

      2020, 20(2):1-8. CSTR:

      摘要 (13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鉴定藜蒿叶提取物中双咖啡酰奎宁酸(di-CQA)的结构,并研究其对体外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D)和抑制尿酸钠(MSU)诱导的IL-1β的定性构效关系。采用HPLC-Q/TOF-MS鉴定藜蒿叶提取物中diCQA的结构,同时系统研究不同咖啡酸取代位置对di-CQA抑制XOD活性和MSU诱导的IL-1β的影响。结果表明:藜蒿叶提取物中富含5种di-CQA (1,4-diCQA、3,4-diCQA、1,5-diCQA、3,5-diCQA和4,5-diCQA),其中,1,4-diCQA存在于藜蒿叶为首次报道。不同咖啡酸取代位置对di-CQA抑制XOD的影响强弱为:C1取代>C4取代>C5取代>C3取代;不同咖啡酸取代位置对di-CQA抑制MSU诱导的IL-1β的影响强弱为:C1取代>C5取代>C3取代,C4取代≥C5取代。此外,di-CQA抑制XOD的活性与抑制MSU诱导的IL-1β活性具有正相关性,提示di-CQA可能通过抑制XOD发挥抑制MSU诱导的IL-1β的活性。该研究揭示了di-CQA预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活性的结构特征,也为进一步利用藜蒿及其它膳食来源的di-CQA作为预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食品提供借鉴。

    • >营养与功能
    • 乳酸菌发酵大麦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

      2020, 20(2):9-17. CSTR:

      摘要 (5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乳酸菌发酵大麦提取物(LFBE)对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通过饲喂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营养型肥胖模型大鼠,在饲喂模型大鼠高脂饲料的同时,分别灌胃LFBE(1 000 mg/kg bw)和水(4 mL/kg bw) 8周后,测定其体重、血脂、炎症因子等指标。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LFBE能显著降低营养型肥胖大鼠的体重、血脂和胰岛素水平,提高糖耐量,说明LFBE可以减缓肥胖大鼠体重的增加,改善糖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症状。同时,LFBE可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抑制NF-B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介导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症状。研究结果表明,LFBE具有干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MAPK(JNK、p38)的磷酸化以及NF-B活性有关。

    • 益生菌对大鼠肾功能缺失性肠屏障损伤的修复作用

      2020, 20(2):18-25. CSTR:

      摘要 (4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肾功能缺失对机体的危害之一是肠屏障损伤。本研究对大鼠进行5/6肾切除手术,灌胃益生菌,研究益生菌对大鼠肾病所致肠屏障损伤及相关炎症反应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灌胃混合益生菌6×1010CFU/d 10周后能够显著改善受损伤肠屏障。血清检测发现,灌注益生菌后脂多糖含量从0.19 EU/mL降到0.10 EU/mL(P<0.05),说明益生菌成功阻止肠道微生物的代谢物透过肠道屏障进入机体;肠上皮隐窝深度和黏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杯状细胞数量显著上升(P<0.05),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1的分泌显著增加(P<0.05),受损的肠道屏障得到修复。灌胃益生菌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和TNF-α等促炎因子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IL-10和IL-13等抗炎因子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表明益生菌修复后的肠道屏障调节了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平衡,使机体的系统炎症得到有效控制。

    • 鸡蛋卵转铁蛋白螯合铁及其对大鼠贫血模型的影响

      2020, 20(2):26-34. CSTR:

      摘要 (5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从鸡蛋中分离纯化的卵转铁蛋白与FeCl_3结合,研究其在不同铁离子浓度、pH值、NaHCO_3和温度条件下与铁离子的结合能力。通过色度仪、红外光谱仪、粒径分析仪、扫描电镜等仪器研究冷冻和喷雾干燥对螯合铁卵转铁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在0.4 mmol/L FeCl_3,120 mmol/L NaHCO_3,pH 8.0,温度低于60℃时,卵转铁蛋白铁结合能力为91.5%,结合的铁含量为1.28μg/g。冷冻和喷雾干燥对螯合铁卵转铁蛋白的色度、粒径分布、完全溶解时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而在水分活度和化学键结构方面无明显差异。建立缺铁大鼠模型,考察30 d内卵转铁蛋白对大鼠贫血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冷冻和喷雾干燥处理的螯合铁卵转铁蛋白对贫血大鼠体重和脏器指数升高有显著作用;对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均有正向促进作用(P<0.01),能够显著增加大鼠血液中血清铁含量,提高血清铁蛋白含量,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P<0.05),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硫酸亚铁。卵转铁蛋白可作为一种生物补铁剂显著改善大鼠的缺铁性贫血状况。

    • 绿豆皮黄酮对H_2O_2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0, 20(2):35-41. CSTR:

      摘要 (5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绿豆皮黄酮对H_2O_2诱导损伤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体积分数70%的乙醇提取绿豆皮中黄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效成分;通过H_2O_2诱导HUVEC细胞损伤,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试验被分为正常对照组、H_2O_2组、维生素C组、绿豆皮黄酮低、中、高剂量组(20,60,80μg/m L),通过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生化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及培养液中的超氧化物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H_2O_2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内皮细胞活力,并引起细胞凋亡。其中1 000μmol/L H_2O_2处理HUVEC后,与正常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明显受到抑制,而绿豆皮各剂量组能显著提高细胞和细胞培养液中的GSH-Px、SOD、GSH活性,降低MDA含量,同时降低细胞中LDH活性并增强细胞培养液中的LDH含量。结论:绿豆皮黄酮能抑制H_2O_2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减轻H_2O_2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其机制是:绿豆皮黄酮抑制损伤细胞脂质过氧化,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

    • 植物乳杆菌低脂契达干酪降胆固醇活性的研究

      2020, 20(2):42-51. CSTR:

      摘要 (49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部分益生菌被添加到干酪中能发挥其的功能特性。为探究添加植物乳杆菌的低脂干酪对小鼠血清胆固醇含量的影响及其最佳工艺条件,以成品干酪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干酪关键工艺参数,通过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动脉硬化指数(AI)及肝脏、粪便中TC、TG含量来研究其体内降胆固醇作用。结果显示,以发酵剂接种量0.02%(质量分数),植物乳杆菌添加量2.00%(体积分数),菊粉添加量2.00%(质量分数)时制作的低脂干酪灌胃小鼠35 d,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试验组干酪小鼠的TC、TG、LDL-C及AI分别下降21.23%,25.57%,39.11%和35.05%,肝脏中TC、TG分别下降37.32%,17.33%,且显著低于灌胃空白低脂干酪的小鼠(P<0.05);粪便中TC、TG分别升高37.2%,30.66%(P<0.05),且干酪感官得分为86.78,与预测值87.36相近。添加植物乳杆菌及菊粉的低脂干酪具有一定的体内降胆固醇活性,其感官品质更易接受。

    • >基础研究
    • 多糖中金属离子对其抗氧化活性及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2020, 20(2):52-60. CSTR:

      摘要 (8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香菇、海带、枸杞多糖粗品,Sevage法除蛋白制得初级纯化多糖。利用EDTA-2Na去除多糖粗品和纯品中的金属离子,比较去除前、后多糖抗氧化活性及抗肿瘤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多糖均含有Al、Ca、Mn等多种金属元素,只是含量各不相同。去除金属离子后,多糖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下降,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变化不一。其中枸杞多糖质量浓度为600μg/mL时抗氧化活性变化最为显著,ABTS自由基清除率由26.31%降至17.25%,DPPH自由基清除率由59.80%降至38.40%。枸杞多糖纯品在去除金属后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抑制活性呈下降趋势。结论:多糖中的金属元素是多糖活性中心构成的一部分,对其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 桃仁多肽螯合亚铁的结构表征及体外模拟消化

      2020, 20(2):61-69. CSTR:

      摘要 (4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桃仁蛋白酶解分离所得多肽和氯化亚铁为原料,研究不同品种多肽、铁盐和不同分子质量多肽组分对螯合率的影响,以及对多肽螯合亚铁(PKP3-Fe)的结构表征和体外模拟消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桃仁多肽与亚铁离子的螯合率显著高于(P<0.05)大豆多肽、玉米多肽和鱼胶原蛋白肽,氯化亚铁和小分子质量桃仁多肽具有更高的螯合率。桃仁多肽与亚铁离子螯合前、后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图对比显示,螯合后紫外吸收峰位置、峰值均发生迁移,内源荧光强度明显减弱,有螯合物形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亚铁离子与桃仁多肽中的-COO-、N-H、C-N、O-H形成配位键;扫描电镜图显示,桃仁多肽螯合后微观结构发生明显改变,有光滑球状颗粒生成。在模拟胃部消化过程中,PKP3-Fe的铁离子释放率显著低于硫酸亚铁片和乳酸亚铁片(P<0.05),避免了大量氢氧化铁沉淀的生成,进入模拟肠液后,PKP3-Fe仍有相当部分成分在肠道中以离子态或与多肽以螯合物的状态存在,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利用。

    • 粗壮脉纹孢菌孢子中类胡萝卜素的体外发酵特性

      2020, 20(2):70-78. CSTR:

      摘要 (5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模拟人体消化过程对粗壮脉纹孢菌孢子进行消化,通过酸热法提取消化后孢子粉中的类胡萝卜素,进行体外发酵。采用国标法测定发酵液的产气量、pH、NH_3-N,采用气相色谱法测量发酵液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志愿者肠道菌群,结果发现消化后的粗壮脉纹孢菌孢子粉中类胡萝卜素经体外发酵,pH值趋于6.0~7.2,与人体肠道pH值接近,产气量较少,不易引起胀气,可产生的乙酸、丙酸、丁酸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短链脂肪酸,使拟杆菌减少,变性杆菌增加。粗壮脉纹孢菌孢子粉中类胡萝卜素有利于改善人体肠道菌群,优化肠道菌群中各菌属的比例,有益于人体的肠道健康。

    • 蛋清源活性肽对过氧化氢诱导的HEK293细胞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2020, 20(2):79-86. CSTR:

      摘要 (5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蛋清源活性肽WNWAD、WNW、WAD、WN、AD的体外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活性),以及其对过氧化氢诱导的HEK293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GSH/GSSG比值以及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5.0μmol/L的蛋清源活性肽WNWAD、WNW、WAD、WN的ORAC活性均强于Trolox,AD没有ORAC活性。过氧化氢诱导的HEK293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组细胞中GSH含量由(173.52±2.87)μmol/L降至(115.85±2.03)μmol/L(P<0.01),GSSG含量由(0.90±0.08)μmol/L升至(33.23±0.68)μmol/L(P<0.01);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蛋清源活性肽,GSH含量与损伤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GSSG含量与损伤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在0.5μmol/L WNWAD作用下GSSG含量由(33.23±0.68)μmol/L降至(0.96±0.02)μmol/L (P<0.01),接近对照组细胞中GSSG含量;GSH/GSSG比值由损伤组的3.49±0.68提至174.22±0.13(P<0.01)。蛋清源活性肽处理过的细胞中γ-GCS mRNA表达量相对于损伤组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5.0μmol/L WN处理过的细胞中γ-GCS m RNA表达量最大,为8.53±0.06。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蛋清源活性肽能有效清除活性氧,减少GSH消耗,从而使细胞内γ-GCS含量减少。蛋清源活性肽能促进γ-GCS mRNA的表达,使GSH的合成增加,起到氧化应激抑制作用。

    • 基于体外模拟肠道微生态体系比较不同果蔬全粉的益生元功效

      2020, 20(2):87-94. CSTR:

      摘要 (5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体外模拟肠道系统逐渐成为研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一种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建立体外模拟肠道微生态体系,对丝瓜、桑葚、枸杞和香菇冻干粉的益生元功效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经24 h体外发酵后,丝瓜冻干粉对乳酸杆菌属、普氏菌属、拟杆菌属数量和丙酸产量增加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其它果蔬组,桑葚对双歧杆菌数量和乙酸产量增加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其它果蔬组。以上结果说明基于体外模拟肠道微生态体系,丝瓜和桑葚冻干全粉均具有较为显著的益生元功效。

    • 庆大霉素适应性菌株遗传稳定性研究

      2020, 20(2):95-102. CSTR:

      摘要 (43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适应性进化是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以庆大霉素连续进化1 200代的干酪乳杆菌Zhang为研究对象,将其在去掉选择压力的培养基中连续传1 000代,对其细胞形态、活菌数、浊度、耐药表型、基因型的变化进行跟踪监测。研究结果显示:适应性菌株在去掉选择压力环境中进化1 000代后,其细胞形态、活菌数、浊度及耐药表型趋于稳定;基因组仅检测到11个突变位点,包括4个同义突变位点和7个非同义突变位点。干酪乳杆菌Zhang庆大霉素适应性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 碳源对manA基因突变大肠杆菌代谢的影响

      2020, 20(2):103-110. CSTR:

      摘要 (6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ManA基因编码的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在大肠杆菌中催化D-甘露糖和D-果糖的异构化,促进大肠杆菌对碳源的代谢吸收。本文通过研究manA基因突变大肠杆菌对碳源的利用和编码糖代谢基因情况,探讨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对大肠杆菌糖代谢的影响。采用Ⅱ型内含子逆转录突变方法构建manA基因突变大肠杆菌,分析manA基因突变大肠杆菌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和manA基因突变对大肠杆菌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肠杆菌BL21(DE3)~(ΔmanA)以甘露糖、果糖为碳源时,菌株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以淀粉为碳源时,BL21(DE3)~(ΔmanA)菌株的生长显著优于野生型大肠杆菌;以葡萄糖为碳源时,manA基因突变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无显著影响。通过基因表达分析,发现大肠杆菌BL21(DE3)~(ΔmanA)中甘露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性降低;果糖代谢途径中6-磷酸果糖激酶Ⅰ亚基的编码基因(pfkA)显著下调表达;水解淀粉的α-淀粉酶编码基因(malS)显著性上调表达。ManA基因突变影响大肠杆菌甘露糖、果糖和淀粉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大肠杆菌对碳源的利用。

    • 青钱柳鲨烯合成酶(CpSS)全长基因的克隆、分析与表达

      2020, 20(2):111-119. CSTR:

      摘要 (4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和调控青钱柳三萜代谢,克隆了青钱柳鲨烯合成酶(CpSS)全长基因,研究该基因的特征和蛋白结构,以及青钱柳悬浮培养细胞在黑曲霉诱导子作用下该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本文以青钱柳悬浮细胞RNA为模板,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出全长为1 667 bp的CpSS基因cDNA序列,该序列包含一个1 245 bp的完整ORF,编码414个氨基酸;CpSS序列与胡桃鲨烯合成酶基因的相似度最高,相似度达到97%,与白桦、葡萄、大豆、甘草、可可5个物种的相似度都在85%以上。序列分析表明,CpSS蛋白属于不稳定亲水蛋白,具有典型的鲨烯合成酶保守区和结构域,存在于内质网膜中,由多个α螺旋组成空穴状结构,该结构与大多数植物鲨烯合成酶蛋白的空间结构相似。实时荧光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表明,在黑曲霉诱导子作用下,悬浮培养细胞CpSS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在诱导后60 h时的表达量最高。本文可为深入研究青钱柳三萜代谢途径及真菌诱导子的诱导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 嗜热真菌单宁酶的克隆表达及在柿子汁中的应用

      2020, 20(2):120-126. CSTR:

      摘要 (4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嗜热烟曲霉中的单宁酶基因afTanA在毕赤酵母中进行异源表达,分析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对柿子汁抗氧化性的影响。研究表明,afTanA基因由1 767 bp碱基组成,编码588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密码子,存在1个Kex2酶切位点(Lys315-Arg316),其催化活性位点为Ser202、Asp455和His501。重组菌株经48 h诱导,重组AfTanA酶活力达到678U/mL。AfTanA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5.0。不同金属离子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在低浓度(1mmol/L)条件下,Zn~(2+)使AfTanA酶活力提高49.65%,而Cu~(2+)和Fe~(3+)使该酶活力分别降低约78%和98%;在高浓度(5mmol/L)条件下,Zn~(2+)使AfTanA酶活力降低47.12%,Cu~(2+)和Fe~(3+)能够完全抑制AfTanA活性。柿子汁经重组单宁酶AfTanA处理后,其抗氧化性能力显著提高,DPPH、ABTS自由基和·OH清除率分别提高15.79%,12.78%,3.4%。单宁酶AfTanA在毕赤酵母中实现了高效表达,并在果汁加工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对亚麻酸甘油三酯热致异构反式产物动力学的影响

      2020, 20(2):127-135. CSTR:

      摘要 (6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0.02%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对亚麻酸甘油三酯在200~240℃加热2~48 h反式产物的动力学的影响。采用高极性离子液毛细管柱分析亚麻酸甘油三酯高温加热,结果有3种单反式(C18:3-9t,12c,15c、C18:3-9c,12t,15c和C18:3-9c,12c,15t)和2种反式(C18:3-9t,12c,15t和C18:3-9t,12t,15c)异构体生成,该反应为零级反应。L-AP虽然不改变单反式和双反式异构体的形成反应级数,但是能降低单反式和双反式异构体的形成速率,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单反式异构体的形成,主要作用位点是先阻止亚麻酸链上15位氢发生异构,然后依次是9位和12位氢发生异构。此外,建立L-AP存在条件下,亚麻酸甘油三酯热致异构反式产物浓度与加热温度和时间的预测模型。

    • >加工技术
    • 中式烹饪对紫甘蓝的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020, 20(2):136-144. CSTR:

      摘要 (5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不同的中式烹饪方式(煮、汽蒸、微波、炒和油炸)对紫甘蓝的抗氧化物质(花色苷、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酚类)和抗氧化性的影响。与生紫甘蓝相比,总硫苷、总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总酚的含量以及抗氧化性在中式烹饪后都明显降低。其中,炒和油炸导致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性的显著减少,而汽蒸和微波保留了最多的促进健康的化合物,是烹饪紫甘蓝的最好方式。延长烹饪时间会引起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性的更多损失。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维生素C与抗氧化能力具有更多的相关性,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具有最小的相关性。

    • 灰树花中改善脂质代谢活性组分的筛选及其提取工艺优化

      2020, 20(2):145-153. CSTR:

      摘要 (4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灰树花中具有改善脂质代谢的活性组分并获得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模拟胆汁胶束法和脂肪酶抑制法两种体外筛选方法筛选灰树花中具有改善脂质代谢的活性组分,采用单因素以及响应面法优化灰树花活性组分的提取工艺。结果:灰树花乙酸乙酯提取物(EAE)具有较强的改善脂质代谢的活性,其对脱氧胆酸钠和胆酸钠的结合量最高,抑制脂肪酶活性最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1∶29(g/mL)、超声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0℃。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MS)对EAE组分进行鉴定,其主要成分为野靛黄素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

    • 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及吸附铅离子探究

      2020, 20(2):154-161. CSTR:

      摘要 (4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促进米糠资源的综合利用,对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及吸附Pb~(2+)特性进行研究。采用酶-化学方法提取脱脂米糠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高温淀粉酶添加量、NaOH质量分数、碱解时间和碱解温度对产物提取率和纯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确定制备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较优参数条件。结果显示,在高温淀粉酶添加量0.3%,NaOH质量分数3%,75℃碱解75 min时,所得产物纯度85.74%,得率37.40%。吸附试验结果:提取物在20 mg/L Pb~(2+)水溶液中振荡反应18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此时吸附率为96.67%。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与Cd~(2+)的结合行为,说明吸附过程存在化学吸附。热力学探究表明:25℃有利于吸附的进行,这一过程是熵驱动、自发进行的,同时吸附Pb~(2+)强度较弱,推测作用力主要是物理吸附。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吸附Pb~(2+)能力。本试验为米糠膳食纤维材料的提取条件及其吸附Pb~(2+)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裂壶藻油脂中的DHA

      2020, 20(2):162-171. CSTR:

      摘要 (7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两步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裂壶藻油脂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经筛选,正庚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15∶1∶15∶1)为第1步高速逆流色谱的两相溶剂体系,正庚烷-甲醇-水(体积比5∶6∶1)为第2步高速逆流色谱的两相溶剂体系。采用紫外检测器在波长210 nm处检测。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高速逆流色谱的分离条件:进样量、流动相流速、转速、分离温度进行优化试验,得到的最佳条件是:进样量180mg、流速3 mL/min、转速910 r/min、温度13℃。在此条件下,利用两步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裂壶藻油脂中的DHA,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检测联用技术检测DHA的纯度分别为90.06%和99.61%,回收率分别为为95.27%和93.81%。

    • 单液滴干燥过程中载体组分对植物乳杆菌的保护作用

      2020, 20(2):172-180. CSTR:

      摘要 (3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喷雾干燥是目前制备益生菌微胶囊最常用的方法,而研究喷雾干燥塔内液滴的干燥历程有一定的难度。本试验中采用单液滴干燥(SDD)技术模拟喷雾干燥条件,以不同DE值糖浆和不同熔点棕榈油包埋植物乳杆菌,研究90℃和110℃两种干燥条件下对植物乳杆菌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干燥条件下含高熔点棕榈油的液滴中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均高于低熔点棕榈油的液滴。扫描电镜观察到干燥后的单液滴颗粒表面均无游离的植物乳杆菌。结合液滴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变化推断糖浆的DE值越高越利于表面结构的稳定。对液滴干燥参数以及乳状液的热稳定分析表明,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主要与液滴温度有关,棕榈油的熔点越高在干燥过程中吸收的热就越多,从使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越高。

    • 复水温度对香菇复水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2020, 20(2):181-188. CSTR:

      摘要 (8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香菇是中国产量最高和市场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干制是香菇的主要加工方式,而干香菇需复水后才能作为原料被烹调或进一步加工。本研究将热风干燥的香菇分别在25,45,65℃和85℃下复水,研究香菇复水过程中复水比、外观、质构和风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5℃复水270 min,干香菇吸水后表面的褶皱较为舒展,微观结构显示其菌丝恢复膨胀且伸展。同时,其复水比稳定保持在3.88,剪切力(1 290.28 g)、弹力(0.66 g)和复原力(0.34 g)适中,咀嚼性(656.02 g)最大,说明香菇复水完全且质地柔软适中,易被切开。此外,45℃复水香菇所含特征含硫化合物的含量较高,以1,2,3,5,6-五硫杂环庚烷(67.02%)和1,2,4-三硫环戊烷(39.06%)为主,风味较浓郁。综上,复水温度显著影响香菇复水后的食用品质,将干香菇在45℃复水270 min可获得品质较好的复水香菇。

    • 温度对水果酵素发酵性能的影响

      2020, 20(2):189-195. CSTR:

      摘要 (5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研究温度对水果酵素发酵过程中的发酵参数动态变化的影响,从pH值、有机酸、可溶性糖含量、纤维素酶活、微生物数量、感官评定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在发酵前期升温可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7 029.92 mg/mL),主要有机酸含量7.67 g/L,纤维素酶活15.66 U/mL及乳酸菌数量9.0 lg(CFU/mL)。乳酸菌数量与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纤维素酶活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可为酵素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 传统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动态演替

      2020, 20(2):196-204. CSTR:

      摘要 (5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传统清香型白酒大楂和二楂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丰度及演替规律进行研究,测序获得有效序列数分别为319 872条和269 087条,归类为15个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浮霉菌门、绿弯菌门、疣微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衣原体门、硝化螺旋菌门、广古菌门、产金菌门、梭杆菌门、蓝细菌门,分别包含39 567,22 717个OTUs。研究表明:大楂和二楂细菌群落组成丰富,在发酵过程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随着发酵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主要优势菌群包括葡萄球菌属、片球菌属、乳杆菌属。它们动态变化,此消彼长,影响大楂和二楂酒的质量与风味物质的产生。

    • 红曲和药白曲对红曲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

      2020, 20(2):205-211. CSTR:

      摘要 (88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红曲和药白曲对红曲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筛选不同酿造用曲酿造的酒样中的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A酒(红曲+药白曲)与B酒(红曲)的显著性差异挥发性物质有10种,而A酒(红曲+药白曲)与C酒(药白曲)以及B酒(红曲)与C酒(药白曲)的显著性差异挥发性物质相同,各有8种。结论:红曲对红曲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贡献作用最为显著,而药白曲对其挥发性物质形成的影响较弱。

    • 藜麦对鲷鱼鱼糜凝胶性能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2020, 20(2):212-220. CSTR:

      摘要 (4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藜麦作为外源添加物对鲷鱼鱼糜凝胶性能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添加量在0~3g/100g时,鱼糜的凝胶强度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添加量继续增大,凝胶强度呈现减少趋势。对比零添加组,仍有显著提升(P<0.05)。白度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持水力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着藜麦添加量的增加,离子键的变化不明显,氢键呈下降趋势,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TCA-可溶性肽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减小趋势。通过HS-SPME-GC-MS分析纯鲷鱼鱼糜和添加藜麦的鲷鱼鱼糜,分别检出35种和32种挥发性成分,均以醛类、烷烃类、芳香族化合物为主。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来表明不同挥发性成分对两种鱼糜制品总体风味的影响,分别确定6种和7种关键风味物质。经比对,添加藜麦的鲷鱼鱼糜和纯鲷鱼鱼糜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相对含量差别不显著。

    • 粗壮脉纹孢菌固态发酵对菜籽粕营养品质的改善

      2020, 20(2):221-227. CSTR:

      摘要 (4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粗壮脉纹孢菌是一种高产纤维素酶和类胡萝卜素的优良菌株。以粗壮脉纹孢菌固态发酵菜籽粕为对象,研究菜籽粕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96 h后粗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分别提高12.50%,232.52%,724.45%,类胡萝卜素含量由0μg/100 g增加到(64.68±1.42)μg/100g,酸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至平稳,24 h达到最高值(25.86±0.05) g/100 g,粗纤维含量、单宁、植酸、硫甙整体呈显著(P<0.05)下降趋势,降解率分别为23.48%,24.98%,10.20%,14.79%。粗壮脉纹孢菌固态发酵菜籽粕可大大改善菜籽粕的营养价值。

    • >食品贮藏与保鲜
    • 培养温度对腐败希瓦氏菌DSM6067生长动力学及细胞膜理化特性的影响

      2020, 20(2):228-236. CSTR:

      摘要 (5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低温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方法,然而仍有部分耐冷菌能适应低温环境,继续生长繁殖并最终导致水产品腐败变质。为了解不同培养温度对腐败希瓦氏菌生长动力学参数及细胞膜理化特性变化的影响,以水产品中典型的耐冷腐败微生物腐败希瓦氏菌模式菌株DSM6067为研究对象,对细菌的生长情况、细胞膜脂肪酸组成、膜蛋白含量、细胞微观结构和细胞膜流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腐败希瓦氏菌模式菌株DSM6067分别在30,10℃和4℃培养条件下经3.35,25.94 h和122.03 h的延滞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腐败希瓦氏菌虽在低温环境下培养增速较为缓慢,但能够适应低温环境继续生长。腐败希瓦氏菌在相应培养温度下的对数生长中期,30℃条件下细菌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仅43.36%,其中C16:1(棕榈油酸)为26.62%,而4℃培养下细菌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51.04%,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含量高达46.66%,低温培养下细菌细胞膜中C16:1含量显著增加;细菌细胞膜蛋白表达量随培养温度的降低而有所上升;腐败希瓦氏菌微观结构观察显示,低温培养下的细菌细胞膜较为平滑,胞内空泡较少,细胞体积略大;在低温适应过程中,细菌细胞膜流动性增强。腐败希瓦氏菌细胞膜理化特性所产生的变化为细菌更好地适应低温环境生长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 冷藏处理方式对大目金枪鱼贮藏品质及内源酶活性的影响

      2020, 20(2):237-247. CSTR:

      摘要 (4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不同冷藏处理方式对大目金枪鱼贮藏品质与内源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研究4℃冷藏、碎冰与流化冰贮藏的大目金枪鱼的理化指标(质构特性、电导率与总挥发性盐基氮)、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ATP关联产物与酶活(腺苷脱氨酶、酸性磷酸酶),并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共同表征不同冷藏条件对大目金枪鱼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流化冰处理可显著抑制大目金枪鱼肉电导率值、TVB-N值、菌落总数、次黄嘌呤(Hx)含量的升高,其质构值(硬度、弹性、咀嚼性)、三磷酸腺苷及肌苷酸含量降幅较其余两组缓慢。此外,流化冰处理金枪鱼样品的K值、H值、Ki值明显低于另外两组,Fr值呈为平缓地降低趋势。3组样品贮藏后期的酸性磷酸酶和腺苷脱氨酶活性显著增长,其中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菌落总数显著相关,流化冰对其有一定抑制作用。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分析得出,大目金枪鱼鱼肉中的不可流动水(T_(22))逐渐向自由水(T_(23))转化,肌原纤维内水分含量降低,肌肉品质劣化。由此得出,与4℃冷藏组、碎冰处理组样品相比,流化冰处理可通过控制内源酶活性和微生物生长,减缓ATP关联产物的降解与品质劣变,从而达到延缓大目金枪鱼食用品质劣变的目的。

    • 生食章鱼制品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研究

      2020, 20(2):248-254. CSTR:

      摘要 (4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生食章鱼制品为研究对象,以菌落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三甲胺(TMA)和感官评分等为评价指标,研究生食章鱼制品在不同温度(25,15,5,-5℃和-18℃)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25,15℃和5℃组的TVC分别于4,11 d和80 d超过安全限值,TVB-N分别于5,15 d和81 d超过最高限度,并分别于5,15,80 d达到感官拒绝点;而-5和-18℃组各项指标变化较为缓慢,-5℃组感官品质最佳。②适当降低贮藏温度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延缓TVB-N和TMA的累积,维持产品的pH值和较好的感官品质,延长产品货架期;③综合考虑保鲜效果和能耗等因素:生食章鱼制品最佳贮藏温度为-5℃。

    • 超高压处理对冷藏鲈鱼片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0, 20(2):255-262. CSTR:

      摘要 (4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冷藏鲈鱼片贮藏期间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压力250 MPa,时间9 min的超高压条件处理鲈鱼片,并以0.1 MPa处理样品为对照组。将处理后的样品置于4℃冰箱中贮藏,分别在0,3,6,9,11,13,15 d进行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与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希瓦氏菌数、假单胞菌数和嗜冷菌数)测定,并作相关性分析,评价超高压处理对冷藏鲈鱼片品质的影响。随后分别提取两组样品在贮藏前期、中期、中后期与末期4个阶段的宏基因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冷藏鲈鱼肉不同阶段的细菌菌群。结果表明,样品经超高压处理,其TVB-N值、细菌总数、假单胞菌数、希瓦氏菌数和嗜冷菌数等指标的上升速度明显缓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表明,TVB-N值与微生物指标可作为鲜度评价指标,用于分析鲈鱼片超高压处理后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处理组样品在贮藏前期的主要细菌有芽孢杆菌属、大洋芽孢杆菌属与乳球菌属;在贮藏中后期与末期两个阶段,超高压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菌相组成呈显著差异,优势腐败菌种类不同,对照组在中后期的主要细菌为假单胞菌属,超高压处理组在中后期的主要细菌为嗜冷菌属,对照组末期主要腐败菌为嗜冷菌属、假单胞菌属、希瓦氏菌属和气单胞菌属,超高压处理组末期主要腐败菌为嗜冷菌数、假单胞菌属与耶尔森氏菌属。可见,超高压处理在抑制TVB-N值与微生物指标升高的同时,也对其贮藏期间的菌相组成产生明显的影响,使嗜冷菌与希瓦氏菌的生长受到抑制。

    • 朝鲜蓟茎叶副产物青贮过程中多酚及其功能活性的研究

      2020, 20(2):263-270. CSTR:

      摘要 (5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朝鲜蓟是一种具有保肝、抗癌、抗氧化、抗菌等活性的蔬菜,其茎叶等副产物也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然而其含水量大、易腐,难以实现精深加工。本研究采用低能耗的青贮方式贮藏朝鲜蓟茎叶副产物,探究青贮期间其多酚类功能成分及抗氧化、抑制α-葡萄糖苷酶等生理活性的变化。采用HPLC-QQQ-MS检测单体酚的变化,用福林酚法测定其青贮期间总酚含量的差异,以抗氧化能力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作为功能活性指标,对朝鲜蓟副产物青贮期间多酚的功能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贮能较好地保存朝藓蓟茎叶副产物中的咖啡酰奎宁酸、芦丁和山奈酚-3-O-葡萄糖苷,其总酚保留率达96.8%。对朝鲜蓟多酚活性的研究表明,青贮较好地维持了朝鲜蓟多酚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朝鲜蓟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显著,较好地保留了朝鲜蓟茎叶副产物中的多酚成分,且不破坏其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生理活性,是一种低能耗、高效的朝鲜蓟茎叶副产物保存方式,具有推广潜力。

    • 蓝莓果实常温贮藏过程中表面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2020, 20(2):271-279. CSTR:

      摘要 (7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蓝莓果实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极易腐烂变质,严重影响了蓝莓果实的贮藏品质。以"蓝丰"蓝莓果实为试材,通过对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果实表面病原菌的分离与筛选,明确蓝莓腐烂的主要病原菌的种类。采用传统混菌法对表面病原真菌进行培养和纯化,经形态学观察分析,初步确定蓝莓表面病原真菌种类,并进行返接试验再确定。最终采用真菌ITS区特异性引物对所分离的蓝莓病原真菌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后比对分析确定蓝莓果实常温贮藏过程中的表面病原真菌为青霉、产黄青霉和链格孢霉。分别确定各菌种的最适生长温度,其中青霉、产黄青霉和链格孢霉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8,26~28℃和26℃。本研究结果为蓝莓果实贮藏保鲜过程中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分析与检测
    • 银离子固相萃取法测定反刍动物反式脂肪酸异构体含量

      2020, 20(2):280-288. CSTR:

      摘要 (5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氨丙基硅胶柱从反刍动物脂质中分离甘油三酯和磷脂,以氢化大豆油作为对照。采用银离子固相萃取柱分离甘油三酯和磷脂中反式脂肪酸异构体,气相色谱仪测定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在3种反刍动物脂质中检测出trans-16:1,trans-18:1和trans18:2 3类反式脂肪酸,其中总脂质和甘油三酯总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羊肉脂质,分别占总脂肪酸的7.64%和7.38%;磷脂中总反式脂肪酸最高的是牛肉脂质,占总脂肪酸的5.89%。银离子固相萃取柱能够从反刍动物脂质中分离出9种trans18:1异构体,其中含量最高的是11t18:1,分别为总脂质、甘油三酯和磷脂trans18:1的30.33%~39.03%,38.08%~45.09%和27.10%~44.47%。通过PLS-DA分析3种反刍动物反式脂肪酸异构体之间的差异,羊肉脂质中甘油三酯中的9t18:1和磷脂中的11t18:1含量均显著高于牛奶脂质和牛肉脂质(P<0.05);牛肉脂质中磷脂中的9t18:1和15t18:1含量均显著高于牛奶脂质和羊肉脂质(P<0.05);牛奶脂质磷脂中的12t18:1和16t18:1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牛肉脂质和羊肉脂质(P<0.05)。反刍动物磷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异构体有较大差异。

    • 我国29种青稞的营养及功能组分分析

      2020, 20(2):289-298. CSTR:

      摘要 (8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我国不同青稞品种的营养及功能组分,对29种青稞的成分进行分析,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灰分、水分及β-葡聚糖、总黄酮。研究结果表明:29种青稞中蛋白质含量变化范围为8.74%~13.16%,脂肪含量变化范围2.44%~4.48%,总氨基酸含量变化范围7.48%~11.86%,β-葡聚糖含量变化范围2.89%~6.11%,总黄酮含量变化范围0.11%~0.28%,灰分变化范围1.66%~2.95%,不同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碳水合物和水分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3.82%~78.30%和7.69%~9.68%,显著性差异不明显。29种青稞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青稞XZDM00025的蛋白质、总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最高,青稞XZDM00027的β-葡聚糖含量最高,青稞XZDM00074脂肪含量最低。通过对比WHO/FAO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青稞的第1限制性氨基酸是甲硫氨酸,第2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第3限制性氨基酸是异亮氨酸。采用聚类分析(组间连接-平方欧式距离)法将29种青稞分为7类,前4类都仅包括1个品种,第Ⅴ类包括6个品种,第Ⅵ类包括2个品种,第Ⅶ类包括17个品种,且各大类间营养和功能含量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 黑色小扁豆中不同结合态酚类含量、花青素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2020, 20(2):299-306. CSTR:

      摘要 (7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黑色小扁豆因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成分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为深入了解小扁豆的营养价值,对小扁豆中不同结合形态的酚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亚铁离子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色小扁豆中不同存在形式的酚类提取物含量差异显著。酯键合态酚类提取物中含有较高的酚酸含量(1.61 mg/g),碱水解结合态酚类提取物具有较高的黄酮含量(1.07 mg/g)及抗氧化活性【亚铁离子还原能力(43.80 mmol/g)、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13 mg/g)、ABTS清除能力(3.92 mg/g)】。对黑色小扁豆中存在的花青素进行提取和分析鉴定,其含有的花青素主要为飞燕草-3-O-(2-O-β-D-吡喃葡萄糖基-α-L-吡喃阿拉伯糖苷)和矢车菊素衍生物。

    • 青梅组分抗食源性致病菌活性分析

      2020, 20(2):307-314. CSTR:

      摘要 (12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青梅中具有抗食源性致病菌活性的部位和成分,将青梅的乙醇提取液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4个萃取组分进行抗菌活性的测定,并对活性最高的组分进行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分对5种食源性致病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尤以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能力最强。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LC-MS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效果很好,其主要化学成分类型为咖啡酰莽草酸及其衍生物。提示:咖啡酰莽草酸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版权所有 :《中国食品学报》杂志社     京ICP备09084417号-4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9层      邮政编码 :100048
电话 :010-65223596 65265375      电子邮箱 :chinaspxb@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漂浮通知


×
《中国食品学报》杂志社招聘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