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青年论坛
    • 食品鲜味感知研究进展

      2021(1):1-16.

      摘要 (7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品感知是未来食品个性化需求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食品鲜味感知是以心理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神经科学和食品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揭示人类如何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途径感觉、加工、认识和理解食品鲜味刺激,并产生动机与情绪的过程。本文探讨了食品感知的定义,概述了食品感知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再以食品鲜味感知为切入点,介绍食品鲜味感知的物质和生理基础,阐述鲜味感知过程,并系统介绍鲜味评价方法。最后展望食品鲜味感知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食品风味与感官科学研究和未来食品开发提供参考。

    • >基础研究
    • 鸡蛋卵转铁蛋白过敏原的体外模拟消化特性

      2021, 21(1):17-29.

      摘要 (3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体外静态消化模式,分别模拟婴幼儿和成年人的胃液、小肠液以及小肠刷状缘膜酶消化鸡卵转铁蛋白,利用Tricine-SDS-PAGE和MALDI-TOF-MS对消化产物进行分析,研究鸡蛋蛋清过敏原卵转铁蛋白的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婴幼儿和成年人的模拟胃液、小肠液以及小肠刷状缘膜酶都能够消化卵转铁蛋白。在模拟婴幼儿消化体系中,卵转铁蛋白胃消化产物分子质量范围为5~15 ku和30~50 ku,进一步经小肠消化后的产物分布在0.4~10 ku,最后经小肠刷状缘膜酶消化生成0.5~0.7 ku的肽段及部分5~13 ku的蛋白。卵转铁蛋白经模拟成年人胃消化的产物分子质量范围与模拟婴幼儿的一致,胃-小肠消化主要生成0.5~0.8 ku的肽段,再经小肠刷状缘膜酶消化后仍可生成0.5~0.7 ku的肽段。研究初步揭示卵转铁蛋白体外胃肠消化的规律,为卵转铁蛋白导致婴幼儿过敏提供部分试验依据。

    • 黑木耳发酵产物对HepG2细胞脂质代谢及糖代谢的影响

      2021, 21(1):30-37.

      摘要 (6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体外HepG2细胞脂肪累积模型及正常HepG2细胞模型评价不同分子质量黑木耳发酵产物对HepG2细胞脂质代谢及糖代谢的影响,揭示不同分子质量黑木耳发酵产物对细胞脂质代谢及糖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差异。方法:采用超滤法将黑木耳发酵上清液分为0~10,10~50,50~100,100~300 ku,以及>300 ku的分子质量,并通过恒温干燥获得黑木耳发酵产物。通过HepG2细胞脂肪累积模型及正常HepG2细胞模型,以噻唑兰染色吸光度(MTT值)、油红O染色、甘油三酯(TG)值、总胆固醇(TC)值、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活性、葡萄糖含量、肝糖原含量、己糖激酶(HK)活性评价不同分子质量黑木耳发酵产物对HepG2细胞脂质代谢及糖代谢的影响。结果:黑木耳发酵产物能够调节HepG2细胞脂质代谢及糖代谢,降低细胞脂肪积累及葡萄糖含量,提升脂肪代谢酶与糖代谢酶的活性。其中100~300 ku与>300 ku的黑木耳发酵产物作用效果更明显。结论:黑木耳发酵产物能够调节HepG2细胞脂质代谢及糖代谢,且100~300 ku与>300 ku黑木耳发酵产物作用效果更明显。

    • 牛α-乳白蛋白-油酸复合物对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2021, 21(1):38-43.

      摘要 (2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对象,分为α-LA-OA处理组、牛-α乳白蛋白(α-LA)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以细胞的糖酵解和线粒体有氧呼吸2个过程中胞外酸化率和细胞耗氧率的变化水平为衡量指标,评估α-LA-OA对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α-LA-OA能够显著性降低人肝癌细胞的糖酵解能力以及线粒体有氧呼吸能力,并降低ATP的产生量(P<0.05)和基础呼吸(P<0.05),而α-LA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均无上述作用(P>0.05)。结论:α-LA-OA能够降低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本研究为开发靶向能量代谢的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Caco-2细胞模型的3种大豆肽降胆固醇能力研究

      2021, 21(1):44-50.

      摘要 (3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具有降胆固醇生物活性的大豆多肽在机体内的转运吸收机制,本研究以3种降胆固醇大豆肽VAWWMY(VY-6)、LPYPR(LR-5)、WGAPSL(WL-6)为研究对象,以22-NBD胆固醇胶束孵育的Caco-2细胞模型为高胆固醇模型,探究这3种多肽抑制胆固醇溶解,影响细胞吸收胆固醇与抑制胆固醇正向转运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抑制胆固醇溶解率方面:WL-6多肽浓度为0.5 mmol/L时,在3种多肽中的抑制率最高,达14.2%,之后随浓度升高抑制率降低;在抑制细胞对胆固醇吸收方面:VY-6多肽浓度为2 mmol/L时,抑制率最大为43.1%,LR-5多肽浓度为2.5 mmol/L时,抑制率最大为45.7%,WL-6多肽浓度为2 mmol/L时,抑制率最大为45.93%,WL-6多肽在3种大豆肽中的抑制能力最强,且高于辛伐他汀组;在抑制胆固醇转运能力方面:WL-6多肽浓度为2 mmol/L时,可抑制30.7%的胆固醇转运,抑制率最高。综上可知WL-6多肽在3种大豆多肽中的降胆固醇能力最强。

    • 桑葚、蓝莓和红薯复配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

      2021, 21(1):51-57.

      摘要 (7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桑葚、蓝莓和红薯为原料,采用两种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DPPH和ABTS)评价单一农产品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及两两农产品提取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的抗氧化活性。运用等辐射分析法作图,对比不同比例混合的农产品提取物的抗氧化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PPH试验中,单个农产品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由强至弱为蓝莓>桑葚>红薯,混合后抗氧化协同效果最好的组合为桑葚∶红薯=15∶5(体积比)。ABTS试验中,抗氧化活性由强至弱为桑葚>蓝莓>红薯,混合后协同效果最好的组合为桑葚∶红薯=9∶11(体积比)。农产品混合后,水溶性-脂溶性组合的抗氧化协同效果最好。

    • 1株耐铅乳酸菌的吸附铅特性研究

      2021, 21(1):58-64.

      摘要 (2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不同因素对乳酸菌吸附重金属铅的影响,对已分离鉴定的高耐铅乳酸菌海氏肠球菌(E. hirae)Qaa进行铅吸附特性研究,以pH值、温度、吸附时间、湿菌体质量浓度、Pb~(2+)质量浓度为单因素试验指标,分析各因素对海氏肠球菌Qaa吸附铅的影响,采用响应面优化海氏肠球菌Qaa对铅的吸附条件。结果:海氏肠球菌Qaa吸附Pb~(2+)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230 min,湿菌体质量浓度6 g/L,Pb~(2+)质量浓度80 mg/L,pH 5.6。此模型预测吸附量为8.24 mg/g。

    • 金属离子与乳酸菌素对沙门氏菌的协同抑菌作用

      2021, 21(1):65-71.

      摘要 (2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检测唾液乳杆菌O2A发酵上清液及其所产乳酸菌素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考察金属离子对乳酸菌素抑菌活性的协同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单独的乳酸菌素和乳酸菌素-金属离子复配均对沙门氏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不同抑菌剂对沙门氏菌处理18 h后,细菌的生长曲线发生较大变化,且Zn~(2+)(30 mmol/L)-乳酸菌素、Zn~(2+)(30 mmol/L)-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效果较佳。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与标准沙门氏菌菌株相比,处理组的菌株细胞完整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破坏程度最严重的Zn~(2+)(30 mmol/L)-乳酸菌素处理组,其抑菌机理可能是破坏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使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受到损伤,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甚至杀死细菌。

    • 变性淀粉对白鲢鱼鱼糜凝胶特性和蛋白构象的影响

      2021, 21(1):72-80.

      摘要 (5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原木薯淀粉、羟丙基淀粉、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醋酸酯淀粉对白鲢鱼鱼糜凝胶特性和蛋白构象的影响,分析不同淀粉添加量条件下,白鲢鱼鱼糜白度、凝胶强度、持水性、质构特性、储能模量(G')、化学作用力、蛋白二级结构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淀粉可以显著提高鱼糜凝胶的持水性。当其添加量为1%时,可提高鱼糜凝胶的白度、凝胶强度、硬度和咀嚼度,且羟丙基淀粉的改善效果最佳。流变学特性表明淀粉在鱼糜制品中起到非活性填料的作用。添加少量淀粉可阻碍氢键的形成,促进疏水相互作用及离子键的形成,诱导鱼糜蛋白的构象由α-螺旋结构向β-折叠结构转变。4种淀粉添加量为1%时均可以得到更为致密的鱼糜凝胶网络结构,其中,添加羟丙基淀粉可以使鱼糜凝胶网络中孔洞的大小、分布更均匀。添加1%的羟丙基淀粉可用于改善白鲢鱼鱼糜的凝胶品质。

    • >营养与功能
    • 几种植物多糖降血糖活性的对比研究

      2021, 21(1):81-89.

      摘要 (3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和对比红茶多糖(BPS)、枸杞多糖(LPS)和桑叶多糖(MPS)的成分,对比它们的降血糖效果及机理。方法:选取白琳工夫作为红茶的代表,测定红茶多糖、枸杞多糖和桑叶多糖的成分、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以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研究所选植物多糖提取物的降血糖效果,采用qPCR测定小鼠肝脏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和血清转氨酶水平。结果:所选红茶、枸杞和桑叶多糖提取物的绝对重均分子质量分别为8 745,22 410,34 430 u。所选植物多糖提取物均具有降血糖的功效,红茶、枸杞和桑叶多糖的血糖下降率分别为61.6%,52.8%及53.8%。植物多糖均可提高糖酵解相关酶的活性,调节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降血糖效果整体呈红茶>桑叶>枸杞的规律。结论:在试验所选剂量条件下,植物多糖提取物均未表现出肝脏毒性。红茶多糖整体降血糖效果优于桑叶多糖和枸杞多糖。

    • 叶绿素对ob/ob肥胖小鼠炎症指标的影响

      2021, 21(1):90-95.

      摘要 (3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叶绿素对肥胖小鼠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以探究叶绿素发挥的生物活性作用。在高脂饲料喂养条件下,给ob/ob肥胖小鼠灌胃叶绿素,测定其血糖、体重、摄食量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LEP)和血清内毒素(ET)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叶绿素可显著降低ob/ob肥胖小鼠体内促炎因子以及ET水平(P<0.05),促进脂联素水平的升高,从而调节肥胖相关炎症指标。

    • 茶薪菇酚类提取物的抗氧化功效评价

      2021, 21(1):96-102.

      摘要 (3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茶薪菇提取物的酚类物质对体外和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分析茶薪菇水提物、丙酮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的总酚、总糖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的基础上,以阿魏酸、维生素E为阳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检测连续灌胃10 d茶薪菇水提物[以总酚含量计,12 mg/(kg bw·d)]对正常小鼠的抗氧化功效,采用D-半乳糖衰老小鼠模型评价茶薪菇水提物[以总酚含量计,12,20,40 mg/(kg bw·d)]对衰老小鼠的抗氧化功效。结果:茶薪菇水提物的总酚含量为1.25‰,介于丙酮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之间,当茶薪菇水提物质量浓度为60.00 mg/mL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87.00%,对卵黄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的抑制率高达65.31%。茶薪菇水提物对正常小鼠的抗氧化结果显示:茶薪菇水提物不影响正常小鼠体重增长,有调高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的趋势,茶薪菇水提物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最高达130.43 U/mL;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抗氧化能力与维生素E和阿魏酸相当。茶薪菇水提物对衰老小鼠的抗氧化结果显示:与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比较,10,20,40 mg/(kg bw·d)的茶薪菇水提物极显著降低了衰老小鼠的MDA含量(P<0.01),20 mg/(kg bw·d)剂量组下降率高达94.53%;10 mg/(kg bw·d)剂量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极显著提高22.98%(P<0.01)。结论:茶薪菇水提物中酚类物质是体外和体内抗氧化的主要功效成分,通过提高SOD、GSH-Px等抗氧化酶活力,降低MDA含量,发挥维持机体抗氧化稳态和拮抗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损伤的作用。

    • >加工技术
    • 胶凝化工艺对年糕水分分布状态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2021, 21(1):103-114.

      摘要 (2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糊化度、白度值、感官评分、蒸煮特性及质构特性为年糕的品质评价指标,研究胶凝化时间、胶凝化温度及胶凝化湿度对年糕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在优化条件下,研究在不同胶凝化时间下,年糕的水分分布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胶凝化时间、胶凝化温度及胶凝化湿度分别通过影响年糕的胶凝化程度、速率及水分分布,改变年糕品质。优化工艺为胶凝化时间18 h,胶凝化温度25℃,胶凝化湿度80%。在年糕胶凝化过程中,深层结合水从团簇结构链末端脱离,同时向弱结合水转换,最终以自由水状态散失到环境中,以加深胶凝化行为,而弱结合水以深层结合水与自由水转换中间体的形式存在。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年糕体系内的大分子团簇优先聚集,形成细小孔洞结构,当胶凝化行为近乎完全时,结构变为致密的连续墙壁状。

    • 樱桃番茄果脯糖煮液废水的回用工艺及其对果脯品质的影响

      2021, 21(1):115-125.

      摘要 (3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樱桃番茄果脯糖煮液废水的降黏回用工艺及其对果脯品质的影响。方法:对比6种降黏剂,以运动黏度和浊度为指标,确定降黏条件,并对比回用液的渗糖速率,建立废水降黏回用工艺。测定不同糖煮液腌渍果脯的营养成分、抗氧化能力和感官风味,评价回用工艺对樱桃番茄果脯品质的影响。结果:糖煮液废水经真空浓缩后回用,对果脯的脂溶性营养物质、抗氧化能力和感官风味有显著影响。最终选择皂土(添加量0.12%)作为废液的降黏剂,确定降黏工艺;回用液腌渍果脯的水溶性营养物质、抗氧化能力、游离氨基酸含量(3.499%)、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1 463.737μg/kg)、樱桃番茄特征挥发性物质含量(265.349μg/kg)和整体感官评价值(77.00)均比新鲜糖水(约50°Bx)组果脯更高(P<0.05),且其脂溶性营养物质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煮液废水的回用工艺可提高加工果脯的营养成分、抗氧化性和感官风味。

    • 干酪乳杆菌纯种发酵燕麦乳工艺及其产品质量分析

      2021, 21(1):126-134.

      摘要 (3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益生菌发酵乳制品多为混合菌种发酵动物源乳制品的研究现状,本研究以燕麦为主要原料,通过制备纯燕麦乳,酶解,添加20%牛乳和7%蔗糖以及适量乳化剂与稳定剂,组成发酵培养基,以发酵乳制品中选育出的生长繁殖力强,发酵活力高的干酪乳杆菌05-20为试验菌株,研究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单因素对干酪乳杆菌纯种发酵燕麦乳产品质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干酪乳杆菌纯种发酵燕麦乳产品的工艺条件,分析干酪乳杆菌纯种发酵燕麦乳的产品质量,包括:感官、理化与营养成分、益生菌活菌含量与功能性成分、食品安全性、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纯种发酵燕麦乳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接种量5.0%,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5.3 h。该发酵乳呈微黄色,质地均匀细腻,酸甜可口,具有浓郁的燕麦香气和发酵香气,发酵乳活菌数达8.8×10~8CFU/mL,滴定酸度49.05°T,蛋白质含量1.76 g/100 g,脂肪含量0.75 g/100 g,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5.9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9.20%,燕麦β-葡聚糖的含量(92.00±1.29)μg/mL,总酚含量(13.00±0.38)μg/mL,抗消化物质质量分数(19.61±0.02)%,未检测出致病微生物和毒素,保质期为24 d。研究结果为工业化生产以植物蛋白燕麦为主的干酪乳杆菌纯种发酵乳制品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新型益生菌发酵其它植物蛋白乳制品提供了新途径。

    • 米酒老面发酵工艺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2021, 21(1):135-142.

      摘要 (2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米酒添加量对米酒老面和米酒老面馒头品质的影响,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面筋指数测定仪、pH计、小米容积置换法、白度仪、硬度仪和感官评分等方法,以米酒老面的pH值、还原糖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以及米酒老面馒头比容、白度、硬度和感官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米酒老面发酵时间的延长,还原糖含量、pH值呈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的趋势,发酵时间超过8 h,可以显著降低米酒老面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发酵温度为25℃时,米酒老面的pH值显著高于其它温度条件,还原糖含量显著低于其它温度条件。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米酒老面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均呈降低趋势。米酒添加量超过6%时,可降低面筋指数。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0 h,发酵温度27℃,米酒添加量10%,实际测得的感官评分为88.0±0.56,与预测值相符。

    • 面条加工过程中蛋白质中巯基和二硫键的变化规律

      2021, 21(1):143-147.

      摘要 (2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面条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的巯基(SH)和二硫(SS)键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面条质量的影响,先制备不同SH、SS键含量的面粉样品,后分别制作面条。选取制面过程中的和面、面絮熟化、面片熟化、压延切条、鲜湿面水煮、恒温恒湿干燥、室温干燥等7个主要工序取面样,从中提取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大聚体(GMP),探讨醇溶蛋白、GMP中的SH、SS键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面粉样品中游离SH、SS键含量和游离SH/SS比值差异显著;提取的醇溶蛋白、GMP而言,醇溶蛋白中游离SH仅在面条煮后明显下降,同时SS键含量显著上升;GMP中游离SH和SS键含量变化幅度较大,面粉中SS键含量分别为13.26,12.95,12.80,12.55,12.46μmol/g的面样,游离SH含量逐渐增大,SS键含量逐渐减小,且增减幅度越来越大。本研究揭示面条制备过程中蛋白质的SH、SS键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面筋蛋白结构变化和提高面条质量奠定了基础。

    • 提取方法对大豆油脂体组成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2021, 21(1):148-156.

      摘要 (4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大豆为原料,比较缓冲溶液法、水相法和酶法3种提取方法对大豆油脂体提取率、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生育酚、ζ-电势和粒径的影响,以及对大豆油脂体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酶法提取大豆油脂体的提取率(19.74±0.14)%显著高于缓冲溶液法(12.76±0.14)%和水相法(6.67±0.32)%的提取率(P<0.05);不同方法提取的大豆油脂体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和生育酚含量、ζ-电势和粒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控制贮藏温度60℃,贮藏第0天时,用缓冲溶液法、酶法和水相法提取的大豆油脂体的过氧化值分别为(1.67±0.14),(1.84±0.10),(1.64±0.00)μg/mL,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相法提取的油脂体的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为(1.14±0.01)μg/mL,显著高于酶法(1.02±0.02)μg/mL和缓冲溶液法(1.09±0.02)μg/mL(P<0.05);缓冲溶液法大豆油脂体TBARS显著高于酶提取法(P<0.05);酶法提取的油脂体的酸价(0.71±0.02)μg/mL显著低于水相法(0.96±0.13)μg/mL和缓冲溶液法(0.93±0.09)μg/mL(P<0.05);水相法和缓冲溶液法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大豆油脂体在组成和理化性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酶法提取的大豆油脂体提取率和脂肪含量最高且稳定性最好。

    • 电解水在小龙虾壳脱矿物质和蛋白质中的应用

      2021, 21(1):157-165.

      摘要 (2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开发一种从小龙虾壳生产几丁质的工艺,研究了电解水对小龙虾壳的脱矿物质和脱蛋白质作用,并分析了制备的几丁质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结果表明,用2%NaCl制备的酸性电解水和碱性电解水分别单独处理虾壳粉6 h,矿物质和蛋白质脱除率分别为99.59%和91.31%。对虾壳粉进行酸性电解水和碱性电解水的联合连续处理(9 h),所得几丁质的灰分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0.86%和1.31%。酸性电解水还具有良好的脱色作用。与传统无机酸碱法相比,电解水处理工艺制备的几丁质具有较低的特性黏度(368 mL/g)、分子质量(85 ku)和脱乙酰度(12.88%)。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的结果表明,电解水处理工艺和传统无机酸碱法制备的几丁质均呈网状多孔结构,均为α-几丁质,降解温度分别为382℃和389℃,结晶度指数分别为82.48%和78.82%。电解水处理工艺有潜力成为一种生产几丁质的新方法。

    • 章鱼墨囊黑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研究

      2021, 21(1):166-171.

      摘要 (2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实现章鱼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以章鱼墨囊为原料,对比高速离心法和酶解法2种章鱼墨黑色素的提取方法,并对其超微结构、紫外-可见光谱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速离心法提取的黑色素在紫外区波长230 nm和326 nm处有2个特征吸收峰,平均粒径为123 nm,结构完好。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其不溶于大部分有机、无机试剂,在酸性溶液中沉淀,在碱性缓冲液中微溶,在NaOH溶液中溶解性良好;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该黑色素稳定性较好,在紫外光下不耐受。在长时间高温加热条件下其稳定性较差,并且不同pH值条件下,随着溶液碱性的增强,章鱼墨黑色素的稳定性逐渐升高。本研究为章鱼墨囊黑色素的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 乳清蛋白成膜条件及其应用

      2021, 21(1):172-179.

      摘要 (2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乳清蛋白(WPC)为基质,研究不同成膜方法对乳清蛋白膜性能的影响以及应用特性。结果表明,物理法的最佳成膜工艺条件为pH 8.0,超声功率240 W,90℃热处理;化学法的条件为添加增塑剂甘油4.0%、还原剂L-半胱氨酸0.10%和交联剂阿魏酸0.20%;酶法的条件为谷氨酰胺转胺酶(TG酶)加酶量20 U/g蛋白,50℃酶解90 min。在最佳成膜工艺条件下,乳清蛋白膜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均显著提高。综合评价圣女果失重率、抗坏血酸含量和感官评定等指标,乳清蛋白膜对圣女果的涂膜保藏效果依次为:酶法>化学法>物理法,且3种方法均优于不涂膜对照组。

    • 食品包装和接触竹材的壳聚糖防腐研究

      2021, 21(1):180-184.

      摘要 (2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竹材常被用于食品包装或食品接触材料,然而其总会出现发霉情况。为研究壳聚糖对竹材的防腐效果,从发霉的竹材中分离真菌。采用不同质量浓度壳聚糖对竹材进行常温、沸水、超声浸泡处理,接种真菌,测定其菌落总数。测定不同温度下,壳聚糖的黏度变化和对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浸泡处理可增加竹材的防腐性,结合热浸泡处理可极大地提高壳聚糖对竹材的防腐性,当采用5 mg/mL壳聚糖,60℃浸泡24 h处理竹材时,可以获得很好的抑菌效果。

    • >食品贮藏与保鲜
    • 主动自发气调对枝孢菌的抑制效果

      2021, 21(1):185-191.

      摘要 (2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主动自发气调对霉菌的抑制效果,以枝孢菌为试材,研究O_2/CO_2主动自发气调对枝孢菌的抑菌效果。本试验设计初始O_2/CO_2体积比例分别为60%O_2+40%CO_2、70%O_2+30%CO_2、80%O_2+20%CO_2、90%O_2+10%CO_2和自然空气(ck)5个处理,在(28±0.5)℃处理条件下对枝孢菌的菌落直径、孢子量、细胞膜渗透性、细胞内容物释放量、处理后枝孢霉生长曲线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多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定期测定。结果表明,O_2/CO_2主动自发气调处理显著抑制菌落扩展速率及孢子生成速率,降低枝孢菌SOD、CAT、PG和PMG活性,并破坏枝孢菌细胞膜完整性,使其孢子内容物释放量及电导率增大,且抑菌效果随着CO_2比例的提高而显著增强。本研究结果为果蔬贮藏期间霉菌病害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胆固醇处理对采后青菜低温贮藏品质和抗氧化的影响

      2021, 21(1):192-198.

      摘要 (2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胆固醇处理对采后青菜是否具有保鲜作用。方法:用0.1 mmol/L外源胆固醇对"上海青"青菜浸泡处理2h,于2℃贮藏,测定其贮藏过程中品质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在青菜冷藏过程中,外源胆固醇处理可显著减少青菜还原型抗坏血酸(AsA)的下降和失重率的上升,减少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下降,推迟产生亚硝酸盐的时间,降低其含量,减少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胆固醇处理可以大幅度提高青菜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对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也有较好的提高作用,然而,对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很小。胆固醇能稳定促进APX、GR酶活性,APX和AsA、GR和叶绿素的正相关性很高。结论:采用胆固醇处理采后青菜,有利于保持其品质、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及青菜的色泽。

    • 山西老陈醋源凝结芽孢杆菌VP4细菌素在冷鲜羊肉保藏中的应用

      2021, 21(1):199-207.

      摘要 (2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山西老陈醋醋醅中筛选出一株具有强抑菌活性的凝结芽孢杆菌VP4,通过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的干扰试验以及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水解试验,证明该菌株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是一种细菌素。该细菌素在pH 2~10范围内抑菌效果稳定;在121℃处理60 min后,仍保留约70%的活性,稳定性较好。将VP4细菌素应用在冷鲜羊肉的保藏中(4℃,15 d),考察其对微生物、理化性质(pH值、电导率、挥发性盐基总氮、硫代巴比妥酸、色差值)及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显示VP4细菌素抑菌效果明显,延长了羊肉的保质期,表明其作为生物保鲜剂在冷鲜肉保藏中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 海参低温贮藏过程中品质与理化性质的变化

      2021, 21(1):208-214.

      摘要 (3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预处理的海参在4℃条件下贮藏60 d的品质及理化性质变化。定期分析处理组和对照组海参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硬度和咀嚼度变化,蛋白质降解情况,组织蛋白酶-L的活性,Caspase-3的活性,结构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及自由基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前期各指标变化不显著,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从第10天开始明显增加;硬度和咀嚼性在15~25 d剧烈下降。SDS-PAGE结果表明,高分子质量蛋白含量在15 d时开始下降,肌动蛋白在30 d后消失;组织蛋白酶-L活性在20 d时显著增加,Caspase-3活力在25 d时达到最大值;30 d后,β-actin蛋白信号明显减弱。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结果表明,ROS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为海参在贮藏期的品质保持,提供了试验数据。

    • >分析与检测
    • 诱变酒酒球菌中抗酸候选基因ATPase和FtsH的表达差异分析及功能验证

      2021, 21(1):215-224.

      摘要 (4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胁迫条件下具有不同表达趋势的抗酸候选基因ATPase和FtsH是否可以提高菌株的抗酸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测定诱变酒酒球菌抗酸菌株b1和酸敏菌株b2中ATPase和FtsH在pH 4.8(最适条件)和pH 3.0(胁迫条件)ATB培养基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表达趋势;从b1中克隆ATPase和FtsH,分别命名为ATPase1和FtsH1,从b2中克隆ATPase和FtsH,分别命名为ATPase2和FtsH2,分析序列差异;将ATPase1,ATPase2,FtsH1和FtsH2分别在植物乳杆菌XJ25中做功能验证,构成重组植物乳杆菌a1,a2,f1和f2。以含空载体的植物乳杆菌con为对照,于pH 3.2的MRS培养基中测定重组植物乳杆菌的生长能力。定量结果表明ATPase在菌株b1和b2中表达量均显著上调;FtsH在b1中不变,在b2中显著上调。ATPase1和ATPase2在功能结构域内有3处非同义突变,FtsH1和FtsH2在跨膜结构域内有1处非同义突变。功能验证结果表明:a1和a2的生长能力均强于con,且a1和a2生长能力无差异;f1生长能力强于con,f2生长能力与con无差异。由此可知ATPase1,ATPase2和FtsH1均可以提高菌株抗酸性。

    • 基于谱效关系的辣木叶降糖活性物质研究

      2021, 21(1):225-235.

      摘要 (2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辣木叶作为一种新资源食品,其降糖活性备受关注,然而其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尚缺乏深入研究。指纹图谱能够区分药材中化学物质的含量差异,谱效关系的研究能够初步预测其中活性成分群。本文通过肝癌细胞(HepG2)的胰岛素抵抗模型评价辣木叶的降糖活性,结合指纹图谱进行谱效相关分析,定位辣木叶中具有降糖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对正交试验得到的不同提取物进行降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辣木叶提取物能够增加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有效缓解胰岛素抵抗。谱效相关分析表明,芹菜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葡糖苷,山柰酚二乙酰-鼠李糖苷、山柰酚与降糖活性的相关系数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991(P<0.01),0.915(P<0.01),0.988(P<0.01),0.987(P<0.01)。本研究结果为辣木叶降糖活性成分群的发现提供了依据。辣木叶中的降糖活性物质可能为芹菜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葡糖苷、山柰酚二乙酰-鼠李糖苷、山柰酚。

    • 植物乳杆菌P-8发酵乳的代谢物图谱

      2021, 21(1):236-245.

      摘要 (3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发酵乳是由上百种生物分子组成的一个复杂的食品体系,目前没有单一的分析平台能够完整地测定其所有的代谢物。本试验通过监测植物乳杆菌P-8单菌发酵乳和植物乳杆菌P-8与商业发酵剂YC-X11复配发酵乳的发酵特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发酵乳的代谢物图谱。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P-8与商业发酵剂YC-X11复配发酵所需时间为5 h,远远少于植物乳杆菌P-8发酵所需时间(13 h);复配发酵乳活菌数、滴定酸度均显著增加(P<0.05)。通过代谢组学的分析方法,共鉴定出62种代谢物,主要差异代谢物为有机酸(7种)、多肽(4种)、游离氨基酸(4种)、核酸代谢物(4种)和芳香类物质(3种)等。利用代谢组学方法能够对发酵乳代谢物进行鉴定和分析,并作为其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评价乳酸乳球菌对发酵乳风味品质的影响

      2021, 21(1):246-255.

      摘要 (2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发酵特性的乳酸乳球菌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电子鼻与电子舌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191株乳酸乳球菌所制备的发酵乳进行风味与滋味品质评价。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具有不同产酸和蛋白水解特性的乳酸乳球菌所制备的发酵乳风味特征呈分离趋势。Mann-Whitney分析结果表明,慢速产酸组的发酵乳芳香成分显著低于中速及快速产酸组,而甲烷、乙醇、有机硫化物则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在滋味方面,慢速产酸组发酵乳的鲜味强烈,而中速和快速产酸组酸味更强烈(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的产酸速率与蛋白水解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产酸速率快、蛋白水解能力弱的乳酸乳球菌可赋予发酵乳更多的芳香成分以及更强烈的酸味,而产酸慢、蛋白水解能力强的菌株使得发酵乳具有更多的甲烷、乙醇、有机硫化物成分以及较强的鲜味。

    • 基于靶向蛋白质组学的乳制品中牛血清白蛋白的定量检测方法

      2021, 21(1):256-265.

      摘要 (8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使用高分辨质谱(Q-Orbitrap)和蛋白软件对理论肽段进行定性确认,根据肽段特异性、酶解曲线和稳定性结合其它肽段筛选策略确定定量特征肽段,建立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和乳清粉)中牛血清白蛋白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两肽段检出限都低于1 mg/100 g,回收率在87.9%~101.1%之间,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7.6%。对12份婴幼儿配方乳粉和乳清粉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乳制品中牛血清白蛋白的定量检测,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监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 传统酵素源高效降胆固醇菌株的筛选、鉴定及胆盐水解酶活性分析

      2021, 21(1):266-275.

      摘要 (23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传统酵素中分离出具有高效降胆固醇能力的菌株,并进行鉴定和降脂作用分析。方法:采用MRS、M17和PDA培养基筛选菌株,测定菌株胆盐耐受性、耐酸性、疏水性、自凝聚力、胆盐水解酶活性及降胆固醇能力,分析筛选菌株的降脂作用。结果:分离出51株菌,其中S-8、M-7、M-16菌的降胆固醇性能较好,胆固醇降低率分别为25.43%,37.06%,47.41%,胆盐耐受率分别为42.09%,65.64%,22.80%;S-8菌在二甲苯中疏水率高(35.91%),M-7菌在氯仿中的疏水率高(45.22%),这2株菌均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和自凝聚力,静置24 h后,自凝聚力均在80%以上。测定S-8、M-7、M-16菌的降脂酶活力,发现降脂酶主要源于胞内酶,胞内酶的比活力是胞外酶的近7倍。结论:筛选获得3株具有高效降胆固醇能力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副干酪乳杆菌和人葡萄球菌。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微生物对脂代谢的影响提供了试验依据。

    • 果香风味导向的库德毕赤酵母FJZ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2021, 21(1):276-282.

      摘要 (4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嗅闻试验从清香型白酒新鲜酒醅中筛选到一株产生浓郁苹果清香风味的菌株,通过HS-SPME-GC-MS分析发现该菌株在小米固体培养基中能产生大量的乙酸乙酯,占风味物质的37.71%。通过菌落菌体观察、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试验,确定该菌株属于毕赤酵母属的库德毕赤酵母,命名为库德毕赤酵母FJZ。对菌株FJZ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株对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可在pH 1.5~10.5、乙醇体积分数0%~14%、葡萄糖质量分数10%~60%、温度28~42℃条件下生长,最适生长的葡萄糖质量分数为20%、乙醇体积分数为6%。

    • 苹果自然发酵酵素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021, 21(1):283-290.

      摘要 (4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苹果自然发酵酵素中的微生物组成,探究其不同发酵阶段的优势菌群,采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苹果自然发酵酵素发酵前(10 d)、中(20 d)、后(35 d)3个时期的真菌和细菌的群落组成和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多样性分析,细菌的多样性高于真菌;细菌多样性前期最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真菌多样性略有增加。从属的水平上分析,细菌主要有乳杆菌属、葡萄糖酸杆菌属、乳酸乳球菌属、魏斯氏属、明串珠菌属和醋酸菌属,其中乳杆菌属(58.73%,49.08%,56.34%)和葡萄糖酸杆菌属(20.42%,34.72%,24.64%)为细菌中的优势菌属;真菌主要有酵母属、汉逊酵母属和接合酵母属,其中接合酵母属(89.5%,18.2%,80.3%)和汉逊酵母属(9.7%,60.6%,8.7%)为真菌中的优势菌属。结论:阐明了苹果酵素在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及其多样性机制,为后续开发新型人工可控苹果酵素提供试验依据。

    • 食品接触材料AS/ABS中14种苯类化合物迁移量和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2021, 21(1):291-299.

      摘要 (37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AS/ABS产品在水、4%乙酸、10%乙醇、20%乙醇、50%乙醇和95%乙醇模拟物中,14种苯类化合物特定迁移量(乙醇模拟物为13种苯类化合物迁移量)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通过优化分流比、载气流速、程序升温速度、平衡温度和时间等色谱条件,采用DB-WAXMS(30 m×0.25μm×0.25 mm)色谱柱,实现了苯、二甲苯、三甲苯以及丙苯等苯类的有效分离,14种苯类化合物迁移量的定量限(10S/N)为0.6~2.1μg/kg,0.20 mg/kg的混合标准溶液回收率为80.2%~118.3%,RSD值为3.6%~9.7%,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0,实现了对AS/ABS中14种苯类化合物特定迁移量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试验还考察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食品接触产品AS/ABS中苯类化合物的迁移量规律,结果显示,温度越高,苯类化合物特定迁移量越大。建立了不同温度下苯类化合物迁移模型,确定了扩散系数DP值、特征参数Ap值、活化能Ea等动力学参数,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AS/ABS中苯类化合物风险评估数学模型,为AS/ABS中苯类化合物风险管控提供了依据。

    • 食品中人星状病毒的定量检测方法

      2021, 21(1):300-308.

      摘要 (2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一步法微滴数字PCR方法(RT-ddPCR),建立一种食品中人星状病毒(HAstV)定量检测方法。方法:筛选引物探针,建立HAstV RT-ddPCR方法;利用其它常见食源性病毒RNA,确定特异性;梯度稀释HAV RNA标准样品确定检测限、准确度和重复性。用已知效价的MS2噬菌体制备人工污染样品,研究RT-ddPCR方法在不同种类食品基质中的检测限和回收率,比较2种RNA提取方法的病毒检出量。结果:HAstV RT-ddPCR方法准确度、灵敏度和重复性良好,检测限10~5~10~0拷贝/μL,最低定量限5拷贝/μL;不同种类食品基质的检测限分别为7.2×10~6~3 600拷贝(贝类消化腺),7.2×10~6~3 600拷贝(硬表面食品),7.2×10~6~7 200拷贝(生食蔬菜)、7.2×10~7~7 200拷贝(软质水果);高浓度污染剂量时,Trizol裂解结合磁珠纯化方法病毒检出量显著低于Trizol裂解提取方法(P<0.05);不同种类食品基质中模拟病毒回收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食品中HAstV定量检测方法可有效定量检测HAstV,可通过病毒回收率计算样品中HAstV的实际载量。

    •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牛奶中19种喹诺酮类抗生素

      2021, 21(1):309-317.

      摘要 (2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筛查和确证牛奶中19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法。牛奶样品经酸化乙腈提取并沉淀蛋白,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用Waters Acquity BEH C_(18)柱(2.1 mm×100 mm,2.5μm)分离,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在全扫描(full MS)-数据依赖扫描(ddMS~2)模式下检测。结果表明:19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精确质量相对偏差小于3.0×10~(-6),在0.2~200 ng/m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0.1~0.5μg/kg,定量限0.2~1.0μg/kg;加标水平0.2~10.0μg/kg时,方法回收率62.1%~100.4%,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牛奶中19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

    • 太白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2021, 21(1):318-326.

      摘要 (2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二倍稀释法和牛津杯法测定太白韭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等分析太白韭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外金属离子含量、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含量、电导率、细胞壁完整性、菌体超微结构等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太白韭乙醇提取物的化学组成,探讨其抑菌机理。太白韭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15 mg/mL。用太白韭乙醇提取物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外K~+、Ca~(2+)、Na~+、Mg~(2+)离子含量显著增加,胞外蛋白质、核酸、多糖含量显著升高,菌体培养液电导率也显著增大。太白韭乙醇提取物能够严重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形态,使部分菌体之间出现粘连、聚合现象。在太白韭乙醇提取物中共检出大蒜素和蒜氨酸2种含硫类化合物,尿苷、β-胸苷、腺苷和2'-脱氧腺苷4种含氮类化合物,以及芦丁、山柰酚、槲皮素和异鼠李素4种黄酮类化合物。太白韭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可能与其中所含芦丁、槲皮素、大蒜素、山柰酚等化合物有关。

    • 部分食品煎炸用油的反式脂肪酸比较

      2021, 21(1):327-333.

      摘要 (8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不同品种食用油和煎炸食品对反式脂肪酸形成的影响,本文使用5种食用油(葵花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在一定温度下炸制14批次油条,又依次使用大豆油炸制豆腐、油条和鸡腿,对2种情况下产生的煎炸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比较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炸油条过程中,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均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葵花油中反式亚油酸总含量最多(约12 mg/g),花生油中反式油酸含量最低(约0.6 mg/g),在煎炸过程中,大豆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无显著变化,保持在3.5 mg/g左右。比较可知,不同种类食用油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有较大差异,而使用大豆油分别炸制豆腐、油条和鸡腿时,煎炸油中的反式脂肪酸无显著差异,说明油炸过程中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于食用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裂解和异构化,与煎炸食品关系不大。从反式脂肪酸的生成量来看,烹饪过程中长时间煎炸建议使用大豆油,而不适宜使用葵花油。

    • 海豹油n-3PUFA富集过程中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2021, 21(1):334-340.

      摘要 (20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海豹油乙酯为原料,采用尿包法和分子蒸馏法对其中的n-3PUFA进行富集,通过理化分析、气相色谱(GC)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谱联用(HS-SPME-GC-MS)等技术研究富集过程中样品品质、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尿包法和分子蒸馏法可以显著提高样品的皂化值和碘值,对酸价和过氧化物值影响不大。尿包法可以显著降低样品中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提高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的含量,然而对某些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_(16:1),C_(18:1)和C_(20:1))的分离效果有限。分子蒸馏法可有效分离SFA和MUFA,得到含量高达92.96%的n-3PUFA浓缩产物。尿包法和分子蒸馏法对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影响不大,而对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影响显著,尿包法可显著增加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分子蒸馏则相反。其中,贡献较大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乙醇、2-乙基己醇、十五碳烯醇、壬醛、十一醛、3,5-辛二烯-2-酮、2-壬酮、2-庚酮。

    • >综述
    • 乳酸菌调控胆固醇代谢关键因子的研究进展

      2021, 21(1):341-350.

      摘要 (29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体内胆固醇代谢失衡会引发多种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如何调控机体内、外胆固醇的代谢,是当今至关重要的课题之一。乳酸菌作为人体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在调节人体内的代谢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乳酸菌可以通过调控胆固醇代谢过程中关键因子的表达,对机体内、外胆固醇水平起到调节作用,如:调节胆固醇合成代谢中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调控胆固醇分解代谢中的胆固醇7α-水解酶(CYP7A1);调节胆固醇吸收及转运过程中的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家族成员ABCG5/G8及多蛋白跨膜蛋白NPC1L1蛋白等。本文概述了乳酸菌调控胆固醇代谢过程中关键因子的相关研究,旨在为深入研究乳酸菌调控机体胆固醇代谢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脂肪酶在白酒酯类化合物合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1, 21(1):351-360.

      摘要 (5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酯类化合物是白酒中最重要的一类风味物质,其含量影响白酒的品质和香型。鉴于酯类化合物对白酒风格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白酒酿造过程中酯类化合物形成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经系统研究并分析白酒酿造过程可知,白酒中酯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酸-醇的酶促反应,并且确定了酯化酶中的脂肪酶对白酒酯类化合物合成具有重要的酶促催化作用。为此,本文分析了白酒酿造过程中酯类化合物形成的途径,进而简单介绍脂肪酶及其催化酯类化合物合成机制,论述脂肪酶在白酒酯类化合物形成的研究现状,并探索脂肪酶在白酒酯类化合物形成中的研究前景。

    • 基于生物大分子的辅酶Q_(10)纳米传递载体的研究进展

      2021, 21(1):361-369.

      摘要 (2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辅酶Q_(10)是一种天然活性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还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然而,由于辅酶Q_(10)存在水溶性差、理化性质不稳定、生物利用率低等缺陷,限制了其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利用纳米技术,以天然来源的生物大分子为基质制备辅酶Q_(10)的纳米传递载体,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汇总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对辅酶Q_(10)纳米传递载体进行分类总结,并对其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食品中脂肪的感官机制研究进展

      2021, 21(1):370-376.

      摘要 (4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人群对健康低脂食品以及感官享受需求的增长,探索既减少食品中多余脂肪含量,又增加脂肪的感官评价的方法,成为食品工业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对食品中脂肪感官机制的研究日渐重要。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学术界对食品中脂肪的滋味和质构感官机制的研究进展,归纳脂肪感官的测评方式,以期为研究人员和食品工业界提供一些思路。

    • 食品的质构及其性质

      2021, 21(1):377-384.

      摘要 (48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品质构是食品材料与结构性质的感官体现,直接影响食品的口腔行为、风味释放和感官愉悦,是影响消费者对食品的喜好和可接受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食品质构的定义、质构性质的分类、感知途径和仪器测量方法等,以期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食品质构及其性质,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为食品工业设计开发营养可口的高质量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版权所有 :《中国食品学报》杂志社     京ICP备09084417号-4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9层      邮政编码 :100048
电话 :010-65223596 65265375      电子邮箱 :chinaspxb@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漂浮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