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0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名家论坛
    • 膳食因子对肠道菌群的靶向性调节

      2021(7):1-8. CSTR:

      摘要 (9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肠道菌群与机体健康密不可分。来源广泛且成分复杂的膳食因子作为影响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对肠道菌群发挥调节作用,因此,利用不同膳食成分实现对肠道菌群的靶向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各类膳食因子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介绍肠道菌群靶向性食品(MDF)的研究历程及重要研究成果,并对靶向性调节肠道菌群的食品方案进行展望。

    • >基础研究
    • 鱼肌球蛋白与腥味物质的结合作用研究

      2021(7):9-17. CSTR:

      摘要 (4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阐明花鲢鱼肌球蛋白与特征腥味物质的结合作用,构建肌球蛋白-腥味化合物作用体系,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子模拟、差示扫描量热法、拉曼光谱等技术研究肌球蛋白与腥味物质间的作用。结果表明,肌球蛋白与6种腥味物质间的结合能力随碳链长度及不饱和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且1-辛烯-3-醇的结合能力显著低于醛类化合物;腥味物质使肌球蛋白分子结构展开,α-螺旋向β-折叠和β-转角转变,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增大,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增加,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蛋白质的热稳定性降低,并且其中的醛类物质对肌球蛋白结构的影响显著高于醇类;所选腥味物质与肌球蛋白间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氢键和共价键。

    • 多酚对淀粉的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2021, 21(7):18-27. CSTR:

      摘要 (3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5种多酚与玉米淀粉的相互作用入手,研究多酚对玉米淀粉粒径、碘结合力和pH值等基本性质的影响,以及在回生过程中多酚对玉米淀粉热力学、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多酚均可降低玉米淀粉溶液的碘结合力和pH值,增加玉米淀粉的粒径。由热力学特性可知,5种多酚均能降低淀粉的热稳定性,抑制玉米淀粉的老化,其中,添加5%的单宁酸将其回生比降低29.75%,降幅最大。扫描电镜显示:在添加多酚的淀粉凝胶中,多酚能引起较松散的基质结构。X-射线衍射表明:淀粉-多酚复合物的相对衍射强度低于回生淀粉的相对衍射强度,表明多酚在与淀粉的相互作用中有阻止淀粉回生的趋势,5种多酚可能通过氢键或疏水键等非共价相互作用与淀粉结合。

    • 不同分子质量ε-聚-L-赖氨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

      2021, 21(7):28-36. CSTR:

      摘要 (2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不同分子质量的ε-PL具有不同的抑菌活性,而造成这种差异性的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选用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酶标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等方法,从抑菌活性大小、代谢水平差异和细胞壁变化等方面,研究了不同分子质量ε-PL引起的抑菌差异,探讨了不同分子质量ε-P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低分子质量(3 ku)能使细胞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和皱缩。同时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分子质量ε-P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代谢水平上的抑菌差异,发现较高分子质量(1~3 ku和>3 ku)ε-PL和ε-PL产品对糖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的抑制作用远大于低分子质量(

    • 乳酸菌抗氧化特性及其katA基因分析

      2021, 21(7):37-43. CSTR:

      摘要 (2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分析乳杆菌的抗氧化特性及其与katA基因的关系,以自然发酵肉制品中筛选的6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羟(·OH)、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清除率、H_2O_2耐受性以及katA基因的表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试验菌株清除·OH自由基的活性物质主要是菌体细胞及胞内物质,而清除DPPH和O_2~-·自由基主要是乳酸菌的代谢产物;TR1-1-3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都比较强,而菌株X31对·OH和O_2~-·的清除率最低,且与TR1-1-3差异显著(P<0.05);除菌株X31外,其它试验菌株在H_2O_2浓度0~1.0 mmol/L范围,对H_2O_2均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且在12~48 h培养时间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耐受性逐渐增强。对自由基清除率和H_2O_2耐受能力弱的菌株X31的katA基因的特异性PCR检测结果为阴性,而其它菌株均为阳性。本研究发现乳酸菌抗氧化能力具有菌株特异性,通过分析乳酸菌对O_2~-·、·OH、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对H_2O_2耐受性的表观数据,结合katA基因表达情况,可以作为乳酸菌抗氧化能力强弱判定的检测方法。研究结果可为优质菌种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DPA体外抗炎活性及机制研究

      2021, 21(7):44-51. CSTR:

      摘要 (3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为炎症的体外模型,以炎症介质【NO和前列腺素E2(PGE2)】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0)为指标,研究二十二碳五烯酸(DPA)的体外抗炎活性,并从NF-κB代谢通路的角度探究DPA体外抗炎活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DPA可以显著抑制iNOS和COX-2的表达,抑制炎症介质NO和PGE2的分泌,并且,DPA通过调控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和抑炎因子(IL-10)的平衡发挥抗炎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DPA显著抑制NF-κB代谢通路中p50和p65的磷酸化,限制p50/p65核内转移,抑制炎症级联反应,发挥抗炎作用。

    • 长双歧杆菌C16 bif黏附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

      2021, 21(7):52-59. CSTR:

      摘要 (3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双歧杆菌是定植于人体肠道中的优势菌株,与人体肠道健康密切相关。黏附是长双歧杆菌定植于肠道的前提,研究长双歧杆菌的黏附机制尤为重要。bif黏附基因作为长双歧杆菌的一类胞外黏附因子,其敲除后黏附效力是否丧失尚未明确。本试验利用同源重组技术,以长双歧杆菌为研究对象,构建bif黏附基因敲除突变株,验证该基因的黏附作用。首先以长双歧杆菌C16基因中的bif黏附基因和PBR322为模版,扩增bif黏附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和tet抗性基因,然后分别将它们连接到pMD19-t simple Vecter上,对中间载体pMD19-up、pMD19-down、pMD19-tet进行双酶切,并将回收片段连接到PUC18上构成敲除载体PUC18-up-tet-down。通过电转化的方式导入宿主菌株中,利用同源重组筛选获得长双歧杆菌bif黏附基因缺失菌株。菌落PCR和测序结果均显示bif黏附基因敲除菌株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长双歧杆菌bif基因的黏附作用奠定基础。

    • 人体肠道菌群代谢氨基酸产生短链脂肪酸及对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2021, 21(7):60-67. CSTR:

      摘要 (3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肠道微生物体外模拟批式发酵的方法,探究人体肠道微生物对氨基酸代谢特征及其代谢产物对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选取27位年龄在20~55岁健康人的粪便样本,利用常见的20种氨基酸并对照小牛血清蛋白、NaCl培养基,进行24 h体外批次发酵,采用气相色谱检测发酵液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然后,测定氨基酸的短链脂肪酸对Caco-2细胞的跨膜电阻值(TEER)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在含亮氨酸(Leu)和异亮氨酸(Ile)的培养基中,异戊酸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含缬氨酸(Val)的培养基中,异丁酸水平显著升高(P<0.01);在含脯氨酸(Pro)的培养基中,戊酸产量明显增加(P<0.01)。Caco-2细胞试验表明:戊酸能显著提高Caco-2细胞跨膜电阻值(P<0.01),而异丁酸和异戊酸能显著降低细胞跨膜电阻值。因此,本试验揭示结肠内容物中的异戊酸是由Leu、Ile降解形成;异丁酸是由Val代谢形成;戊酸主要是由Pro代谢产生,并且能够显著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 热处理对金枪鱼肉体外消化产物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021, 21(7):68-75. CSTR:

      摘要 (2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热处理对金枪鱼肉体外消化特性及其消化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对未加热及加热后的金枪鱼肉进行模拟胃肠道消化,测定各阶段消化产物的水解度(DH)、消化率、分子质量分布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金枪鱼肉加热前、后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及其SDS-PAGE图谱。结果表明:热处理后,金枪鱼肉消化4 h后的消化率较对照组降低21.72%,D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消化过程中,分子质量小于1 ku的多肽含量均随消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并在消化4 h后达到最大值,然而热处理组的多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热处理组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均低于对照组,消化4h后热处理组和对照组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931.56μmol TE/g与1028.90μmol TE/g,表明热处理不利于金枪鱼肉的消化及其小分子肽的释放。热处理组金枪鱼肉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合SDS-PAGE图谱,说明热处理使金枪鱼肉蛋白发生热变性和降解,生成新的共价键,改变了蛋白的结构,形成更加致密的结构,从而降低其消化效率,不利于抗氧化活性小分子肽的释放。结论:对金枪鱼热处理不利于其消化,也不利于从中制备抗氧化肽。

    • 高产生物膜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胞外多糖分泌条件的研究

      2021, 21(7):76-86. CSTR:

      摘要 (2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膜是微生物在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影响时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多数研究集中在病原菌和有害菌。乳酸菌作为食品工业和人体肠道中重要的微生物,若以被膜态生长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益生作用。胞外多糖是乳酸菌生长过程中分泌出的代谢产物,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乳酸菌胞外多糖分泌越多,预示着其产生物膜的能力越强。本研究对课题组前期分离出的41株乳酸菌,以高产生物膜为指标,筛选和鉴定出10株优良菌株。以1株乳酸片球菌RJ2-1-4为研究对象,探讨改变培养基成分对胞外多糖合成量的影响。乳酸片球菌RJ2-1-4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0 g/L,大豆蛋白胨20 g/L,磷酸氢二钾8 g/L,此时EPS产量达到最大值为(427.83±18.40) mg/L。

    • >营养与功能
    • 青砖毛茶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2021(7):87-96. CSTR:

      摘要 (2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青砖毛茶的健康功能以及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对青砖毛茶干预高脂饮食小鼠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青砖毛茶能够显著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体重、肠系脂肪、肝脏质量和血清中主要血脂指标的增加;有效缓解高脂饮食小鼠肝脏肿大,降低高脂饮食诱导肝脏中的脂肪空泡的体积和数量增加,以及肝细胞损伤引起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增加。青砖毛茶可以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紊乱,并与低脂组有相似的健康肠道菌群组成。共筛选到46个关键差异OTU在高脂饮食后发生显著改变,后又被青砖毛茶调节回来,其中有39个OTU与小鼠中至少1个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呈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青砖毛茶可能是通过调节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和丹毒丝菌科、红蝽杆菌科、红蝽杆菌科和瘤胃球菌科等菌群的相对丰度来缓解高脂饮食引起的代谢综合症。

    • 葡萄多酚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高血脂及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2021, 21(7):97-106. CSTR:

      摘要 (2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C57BL/6雄性小鼠建立高血脂模型,研究葡萄多酚干预下小鼠的体重、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应用16S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了多酚干预下高血脂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葡萄皮渣多酚提取物(GPE)和葡萄原花青素(GSE)能显著抑制高脂饮食C57BL/6J小鼠的体重增加。GPE灌胃8周能显著降低LDL-c水平;GSE则可显著降低TG、TC、LDL-c水平,表明GPE和GSE能改善高脂饮食小鼠的脂质紊乱并表现出降血脂,改善肝脏脂质累积的效果。通过分析多酚干预下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发现GPE、GSE具有调节高脂饮食介导的肠道菌群紊乱的功能,并且这可能与其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相关。

    • 苯并芘诱导Balb/c小鼠的生理损伤和肠道菌群失调

      2021, 21(7):107-114. CSTR:

      摘要 (1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Balb/c小鼠模型,使其暴露于不同含量的苯并芘(12.5,62.5,125,250 mg/kg体重)条件下,研究苯并芘的生理损伤剂量效应及其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首先,测定体重、血清生化指标和不同器官组织的氧化应激指标,结果表明,在62.5 mg/kg暴露剂量下,小鼠体重显著增加,在250 mg/kg暴露剂量下小鼠体重显著降低。此外,AST、ALT水平显著增加并呈浓度依赖效应,HDL-C、LDL-C、TC、TG、ALP和TP水平仅在250 mg/kg剂量组显著降低。同时,仅在250 mg/kg剂量组的小鼠肝脏中发现SOD显著增加,而所有组中的肝脏、肺和结肠中的MDA水平没有差异。其次,比较对照组与250 mg/kg苯并芘剂量组干预下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物种组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50 mg/kg暴露剂量下,S24-7、梭菌目(Clostridiales)、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的丰度显著下降,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Allobaculum的丰度显著增加。结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苯并芘暴露造成Balb/c小鼠模型损害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为苯并芘诱导生理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损伤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 药食同源食品对大鼠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2021, 21(7):115-122. CSTR:

      摘要 (4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富含"食药同源"食材提取物的米稀和饼干(基于茯苓-山药复配提取物开发的米稀和基于猴头菇提取物开发的饼干)对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口服给予大鼠无水乙醇,建立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茯苓-山药复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米稀低、中、高剂量组、猴头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饼干低、中、高剂量组。在此基础上,探究4种受试物对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改善作用(观测大鼠生长状况和胃黏膜损伤状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部可见明显出血条带及大量出血点,胃黏膜腺体结构紊乱,上皮细胞脱落及黏膜严重充血,胃黏膜损伤指数也极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4种受试物各剂量组大鼠胃部出血条带和出血点显著减少,胃黏膜损伤明显减轻。结论:4种受试物对乙醇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均有较好地预防保护作用,且茯苓-山药复配提取物及其米稀的效果优于猴头菇提取物及其饼干。本研究结果可为改善胃、肠道功能健康产品提供数据支持。

    • 绿豆皮对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

      2021, 21(7):123-129. CSTR:

      摘要 (2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建立的高脂饲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探究绿豆皮对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将6%的绿豆皮添加到高脂饲料中,通过连续8周的干预,与模型组糖尿病小鼠相比,干预组小鼠的血糖、血脂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耐量显著改善(P<0.05)。通过对肝组织和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发现,补充绿豆皮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小鼠的肝和胰腺组织损伤。绿豆皮对糖尿病小鼠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为扩大绿豆皮的应用以及辅助降糖功能食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 功能调和油改善大鼠血压、组织脂肪酸和氧化-还原稳态的研究

      2021, 21(7):130-140. CSTR:

      摘要 (2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猪油(LO)和大豆油(SO)作为对比,评估一款功能调和油(BO)在不同能量水平下对大鼠血压、组织脂肪酸和氧化-还原稳态的影响。方法:将90周Wistar大鼠分成3个组,分别饲喂LO、SO、BO 12周,每组再划分低、中、高3个能量组(脂肪供能6.7%,10.9%,48.1%),测量大鼠血压、组织脂肪酸和抗氧化等指标。结果:在高脂日粮条件下,与LO组和SO组相比,BO可显著降低大鼠体重、脂肪质量和体脂比率;显著提高血浆、肝脏和脂肪组织中α-亚油酸/亚油酸比值(ALA/LA),降低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使大鼠维持较好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此外,BO可显著提高大鼠血浆和心脏总抗氧化(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水平。结论:功能调和油具有降低肥胖大鼠体脂比率,改善血脂血压的功效,相关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含有适宜比例的ALA/LA和多种油脂功能成分有关。

    • 南极磷虾油改善虾青素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2021, 21(7):141-148. CSTR:

      摘要 (2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南极磷虾油对天然虾青素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虾青素组、南极磷虾油+虾青素组、鱼油+虾青素组,按照成人每日摄入南极磷虾油2 g/d或鱼油2 g/d、虾青素12 mg/d等量换算,灌胃给予大鼠脂肪乳剂,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猪胆盐溶液,检测灌胃后不同时间节点大鼠肠道内容物、小肠绒毛、血清中虾青素含量的变化,根据血清AUC_(0-t)值评价生物利用度。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油+虾青素组和鱼油+虾青素组大鼠肠道内容物、小肠绒毛、血清中虾青素检出量较虾青素组显著提高(P<0.05)。南极磷虾油+虾青素组大鼠血清虾青素含量峰值为(15.8±2.09)μg/L,是鱼油+虾青素组【(3.94±0.27)μg/L】的4.02倍(P<0.05),是虾青素组【(1.89±0.26)μg/L】的8.37倍(P<0.05)。南极磷虾油+虾青素组大鼠血清AUC_(0-t)值为(108.4±2.34)μg·h/L,是鱼油+虾青素组【(23.4±0.46)μg·h/L】的4.63倍(P<0.05),是虾青素组【(14.4±0.21)μg·h/L】的7.55倍(P<0.05)。南极磷虾油可显著改善虾青素的生物利用度,效果优于鱼油。本研究可为新型南极磷虾油衍生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新疆特色奶疙瘩的菌群分析与抗衰老研究

      2021, 21(7):149-156. CSTR:

      摘要 (2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新疆传统特色发酵食品——奶疙瘩的菌相组成,研究奶疙瘩发酵益生菌对秀丽隐杆线虫衰老相关生理功能和基因转录的影响,阐明其抗衰老作用机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和生物统计学方法分析新疆5种代表性奶疙瘩的菌相组成及规律,结果显示:优势细菌菌群主要是乳杆菌属、链球菌属、假单胞菌属、乳球菌属。在RS1.1样品外的4个样品中,乳酸菌属均为优势菌,从中分离获得具有延寿功效的耐酸、耐胆盐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R4。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鼠李糖乳杆菌R4对胰岛素信号通路中关键酶编码基因具有激活作用,可显著提高基因sod-3、hsp-16.2、ctl-1和daf-16的转录水平,而基因daf-2、sir-2.1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表明R4通过胰岛素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从而延长线虫的寿命。

    • 紫苏籽肽抗疲劳功效及其作用机理

      2021, 21(7):157-162. CSTR:

      摘要 (48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紫苏籽蛋白含量丰富、氨基酸组成全面,其活性肽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采用酶解技术制备紫苏籽肽,按低、中、高剂量连续灌胃雄性小鼠28 d后,分析紫苏籽肽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肌/肝糖原、血清乳酸(BLA)、尿素氮(BUN)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紫苏籽肽低、中、高剂量组的负重游泳时间分别提高了10.61%,22.76%,56.14%;紫苏籽肽能显著(P<0.05)增加肌/肝糖原积累,提高血清LDH活力,加快BLA及BUN分解代谢,说明紫苏籽肽具有良好的抗疲劳功效。

    • 天然牛磺酸对急性抑郁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

      2021, 21(7):163-169. CSTR:

      摘要 (1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天然牛磺酸为试验材料,通过建立2种急性抑郁动物模型,研究牛磺酸对抑郁模型动物的干预效果。以ICR小鼠为实验动物,设牛磺酸低(0.5 g/kg bw)、中(1 g/kg bw)、高(2 g/kg bw)剂量组,同时设溶剂对照组、模型对照和阳性(氟西汀)对照组。通过建立行为绝望动物模型,探讨天然牛磺酸对行为绝望小鼠的干预效果;通过行为学、血清和脑组织中相关生化指标,分析牛磺酸对利血平诱导的急性抑郁的干预机制。结果表明:牛磺酸中、高剂量组可显著改善行为绝望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并缓解利血平诱导的小鼠眼睑下垂,同时升高抑郁小鼠脑组织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降低单胺氧化酶活性,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改善相关生化指标。研究表明:牛磺酸对行为绝望模型和利血平诱导抑郁模型均具有干预抑郁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参与调节肾上腺功能的紊乱有关。

    • >加工技术
    • 液态食品连续化微波加热过程的仿真模拟

      2021(7):170-178. CSTR:

      摘要 (2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蒸汽为热源的液态食品传导加热过程中,为了达到杀菌和灭菌的要求,通常存在热量损失严重、管路结焦等问题,而微波凭借其不需要传热介质的介电加热方式,具有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的优势。本研究通过构建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对连续化微波加热设备内部电场分布进行数值解析,探究体积流量、输入功率及微波频率等运行参数对处理过程中流体热响应的影响。通过比较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出口平均温度,证实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流体热量吸收过程与谐振腔内电场分布紧密相关,电场分布模式决定液态食品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模式,并且高场强区域有利于提高该区域附近的流体升温速率。此外,快速升温区域能够通过流体传热的方式来提升管路内部其它区域的加热效果,体积流量与输入功率的改变间接影响介电加热与流体传热对热响应过程的贡献,微波频率变化直接影响加热效果。通过仿真模拟能够综合考虑上述多种因素,对连续化微波加热过程进行合理预测。本研究对深入了解微波场下流体电磁响应规律,以及推进液态食品热加工过程的微波绿色化替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番茄红外辐射热脱皮试验工艺优化

      2021, 21(7):179-187. CSTR:

      摘要 (2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综合评价番茄脱皮指标,优化红外辐射工艺参数,探究番茄红外辐射加热脱皮的可行性,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理论设计本试验,研究辐射距离(60~80 mm)、时间(120~240 s)和功率(400~500 W)对番茄脱皮性能量化指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RSM)对番茄红外脱皮的参数进行优化。番茄脱皮性能评价的最佳自变量参数是:辐射距离70.12 mm,时间200.4 s,功率464.7 W,对应的脱皮率96.19%,脱皮损失4.022×10~(-5)g/mm~2,表面温度104.06℃,对优化结果做3次重复试验,试验结果与模型优化结果误差在±5%内,模型吻合较好。结论:本研究综合分析了番茄红外辐射脱皮方案的可行性,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为工厂生产番茄系列产品提供一种环保、少污染的脱皮方法。

    • 磷钨杂多酸的固定化及其酯化黑米花青素的研究

      2021, 21(7):188-196. CSTR:

      摘要 (1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黑米花青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然而其高度水溶性,限制了其在油脂体系中的应用。为提高普通黑米花青素的抗油脂氧化性能,首先制备基于SBA-15的固定化磷钨杂多酸,然后以其为催化剂,用于黑米花青素的酯化反应中,得到脂溶性黑米花青素。通过X-射线衍射仪及透射电镜等表征手段,验证磷钨杂多酸成功进入SBA-15孔道内进行固定化。以酯化率为考察指标,探究黑米花青素与乙酸酐配比、杂多酸催化剂添加量、酯化反应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同时对黑米花青素分子结构进行初步表征分析并探讨了油脂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在反应物配比1∶2、催化剂用量2.5%、反应温度95.0℃,反应时间4.5 h条件下,酯化率达93%,回收率在80%以上。酯化后黑米花青素的脂溶性明显提高,出现酯羰基C=O键和酯基的特征吸收峰,说明增加了新的酯基官能团,改善了黑米花青素的亲脂性,显著提高了黑米花青素的抗油脂氧化效果。试验研究了脂溶性黑米花青素在一级大豆油中的长期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添加量的情况下,脂溶性黑米花青素的抗氧化性要高于普通黑米花青素及维生素E,低于特丁基对苯二酚。

    • 喷雾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乳双歧杆菌Probio-M8微胶囊制剂

      2021, 21(7):197-207. CSTR:

      摘要 (2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乳双歧杆菌Probio-M8是一株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有益菌,本试验以喷雾冷冻干燥工艺为基础,考察其对乳双歧杆菌M8微胶囊品质的影响,并分析干燥后微胶囊的特性。方法:采用单因素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微胶囊。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形态,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干燥前、后菌体细胞膜脂肪酸组分的变化,并模拟人体胃、肠液验证微胶囊的耐受性,探究其稳定性。结果:在干燥温度40℃,蠕动速度15 mL/min,喷嘴直径1.5 mm时,ProbioM8存活率最高为73.21%,微胶囊颗粒形态较为完整。干燥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10.53%(P<0.05),可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在模拟人体胃、肠液耐受试验中,胶囊中的乳双歧杆菌Probio-M8平均存活率达81.99%,具有较好的胃、肠液耐受特性。结论:通过研究喷雾冷冻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以及对微胶囊品质的影响,为工业规模高质量和快速生产乳双歧杆菌Probio-M8微胶囊提供技术支持。

    • 半干法磨粉过程中水分变化对糯米粉品质的调控机制

      2021, 21(7):208-215. CSTR:

      摘要 (2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半干法磨粉过程中水分动态变化对糯米粉品质的调控机制。方法:观察半干法处理过程中糯米的表观裂缝和体积变化,测定不同热风预处理时间、着水量、干燥时间条件下糯米粉的破损淀粉含量、微观结构、水合和糊化特性,分析米粒硬度和水分变化规律。结果:热风预处理时间越长,糯米表观裂缝越明显。糯米硬度随热风预处理和润米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经热风预处理60 min,润米35 min,磨粉、干燥30 min后,制得的糯米粉破损淀粉含量低,淀粉颗粒完整性高,有较好的水合特性和糊化特性。结合水始终为糯米(粉)水分的主体,热风预处理和干燥过程中结合水含量降低,流动性减小,润米过程水分的流动性整体增强,毛细管水和自由水部分转移为结合水。结论:水分在米粒中的"出-进-出"以及这一过程中不同种类水分的动态转化是降低米粒硬度,保护淀粉颗粒完整性,最终获得品质优质糯米粉的内在机制。

    • 提取方法对马铃薯渣果胶多糖组成及分子链构象的影响

      2021, 21(7):216-224. CSTR:

      摘要 (5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酸(柠檬酸)、碱(氢氧化钠)、酶(多聚半乳糖醛酸水解酶)3种方法从马铃薯渣中提取果胶多糖,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多糖得率、单糖组成、酯化度、分子质量及分子链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马铃薯渣果胶多糖均以富含半乳糖侧链的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I(RG-I)结构为主。其中,碱提果胶多糖得率最高(23.1%),其次为酸提(11.7%)和酶提(6.0%)。3种果胶多糖甲酯化度均较低(0~7.5%),而乙酰化度较高,且酸提和酶提马铃薯渣果胶多糖的乙酰化度高于碱提(分别为13.6%,10.7%,6.6%)。分子质量分析结果表明,酶提果胶多糖的分子质量最高(1 706.3 ku),且分布最窄。通过Mark-Houwink-Sakurada方程判断:酶提果胶多糖的分子链形态较为聚集,接近球状构象;酸提果胶多糖介于球状和线团状构象之间;碱提果胶多糖分子链形态最为疏松,呈无规线团状构象。

    • 副干酪乳杆菌对小麦发酵面团流变特性与风味的影响

      2021, 21(7):225-233. CSTR:

      摘要 (1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针对小麦乳酸菌发酵型面团产品市场空缺及副干酪乳杆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高筋小麦粉、副干酪乳杆菌N1115与N3117为原料,采用Mixolab混合仪试验、旋转流变仪频率扫描试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试验,测定小麦面团的黏度、流变学特性以及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小麦面粉与N1115,N3117混合酵母发酵后形成的面团黏度处于正常范围,粉质曲线趋于稳定,面筋强度增加,加工特性优异;添加了N1115及N3117的小麦面团发酵后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降低,面筋蛋白弱化度增加,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略有下降;通过气-质谱联用试验在N1115与酵母菌混合添加的小麦发酵面团中检测出28种风味物质,N3117与酵母菌混合添加的小麦发酵面团中检测出63种风味物质,并且面团中酯含量大大提高,面团的香味更加浓郁。

    • 葡萄籽原花色素对马铃薯馒头中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

      2021, 21(7):234-240. CSTR:

      摘要 (1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向马铃薯馒头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葡萄籽原花色素(GSP),通过体外静态胃肠模拟消化研究馒头中淀粉的消化特性,并通过快速粘度分析(RVA)、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探究GSP抑制馒头中淀粉消化的机理。结果表明:GSP能显著降低马铃薯馒头中快消化淀粉含量,提高其慢消化淀粉及抗性淀粉含量。FTIR和XRD结果说明:GSP可能以氢键等非共价作用力与马铃薯馒头中的淀粉结合。另外,GSP可显著增加马铃薯馒头混合粉糊化后的黏度,是一种可用于降低马铃薯馒头淀粉消化速率的潜在功能型添加剂。

    • >食品贮藏与保鲜
    • 冻藏条件对速冻黑芝麻汤圆品质的影响及预测模型构建

      2021, 21(7):241-250. CSTR:

      摘要 (2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最易发生质量变化的速冻黑芝麻汤圆为研究对象,研究冻藏温度(-5,-15,-25℃)、冻藏时间(30,60,90,120 d)对其品质的影响,并根据影响品质的关键性因素构建品质损失的预测模型。通过对不同冻藏条件下汤圆的酸价、过氧化值、质构特性、失水率、亮度等指标测定,感官指标评定及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冻藏条件下,酸价、过氧化值、失水率、硬度及咀嚼性呈上升趋势,而亮度L~*值、弹性及感官评分呈下降趋势;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汤圆的感官评分与理化指标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大于0.9,相关性较好,拟合精度高。不同贮藏条件下汤圆的酸价与感官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平均皮尔逊相关系数均大于其它指标系数,是速冻黑芝麻汤圆品质损失率预测模型的关键因素。动力学模型分析显示,速冻黑芝麻汤圆酸价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通过Arrhenius方程建立其品质损失率预测模型,酸价活化能E_A为41 606.58 kJ/mol,指前因子k_0为693 842.31。在-5,-15,-25℃条件下,将所得货架期实测值与预测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货架期相对误差在±10%内,说明该模型可用于不同贮藏条件下黑芝麻汤圆品质损失率的预测。

    • 复合保鲜剂对阿根廷鱿鱼中生物胺的控制作用

      2021, 21(7):251-258. CSTR:

      摘要 (2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胺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含氮的低分子质量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微量生物胺有利于人体健康,而当摄入生物胺过多时会引起毒性反应,产生中毒现象。本文研究ε-聚赖氨酸盐酸盐和百里香酚及其复合使用对阿根廷鱿鱼中主要生物胺的抑制效果,为水产品中生物胺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复合保鲜剂(0.025%ε-聚赖氨酸盐酸盐+0.025%百里香酚)能有效控制阿根廷鱿鱼中的生物胺,较单独使用0.05%ε-聚赖氨酸盐酸盐和0.05%百里香酚的抑制效果更好。整个贮藏期间,与对照组相比,复合保鲜剂组生物胺降低达到40%~60%,同时也能有效降低硫代巴比妥酸(TBA)、菌落总数(TVC),减缓鱿鱼肌肉颜色的变化,感官品质的下降和pH值的上升,从而延长鱿鱼的货架期。

    • 基于鲜度的动力学模型预测鹰爪虾剩余货架期

      2021, 21(7):259-266. CSTR:

      摘要 (1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鹰爪虾在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实时监测物流期间的货架期,将鹰爪虾贮藏在-30,-18,0,4℃条件下,测定其K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与菌落总数(TVC),研究其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鹰爪虾的鲜度指标下降速率减慢,货架期延长,且不同温度组对鹰爪虾的鲜度指标有较大影响。采用Arrhenius方程构建贮藏温度、贮藏时间与K值、TVB-N值和菌落总数间的动力学模型,将其与食品TTT理论相结合,结果表明各项鲜度指标的拟合度较好(R~2>0.9),鹰爪虾的变温货架期预测模型对其剩余货架期的预测准确率较高,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超过5%,说明基于鲜度指标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可用于鹰爪虾变温冷链物流过程中剩余货架期的预测。

    • >分析与检测
    • 膳食摄入水产品中重金属的风险评估

      2021, 21(7):267-275. CSTR:

      摘要 (2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产品是沿海地区人民生活中常见的食品,由于水产品中含有多种重金属成分,大量食用易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本文采用水晶球软件,评估沿海地区人民水产品中重金属的摄入量及风险概率。结果表明,同一重金属,不同年龄组人群水产品摄入量的风险熵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对于处于同一年龄段的居民而言,重金属的摄入风险与暴露百分位点值呈正比。不同的重金属对于不同人群所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从结果来看,水产品中铬元素的摄入对所有人群的影响都较低,其风险值小于1;而水产品中砷、镉、汞和铅元素的摄入对儿童的影响相对偏高,其风险值大于1。验证结果与模型基本一致,说明模型具有一定可信度。

    • 基于食用植物油加工环节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

      2021, 21(7):276-282. CSTR:

      摘要 (2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用植物油作为人类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其安全尤为重要。确定植物油加工中原料验收、碱炼、脱色和脱臭为4个关键控制点,通过正态分布随机函数生成模拟生产数据,筛选4个关键控制点的食用植物油危害因子(如重金属、真菌毒素和农药残留)和质量因子(完整粒率、损伤粒率等)数据进行植物油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计算植物油加工中4个关键环节的相对风险值、风险指数和综合风险指数,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算法。研究表明,食用植物油加工中的预警系数为0.95较为适宜,同时对原料验收、碱炼、脱色、脱臭4个环节分别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为保证食用植物油加工环节的安全性提供合理化建议。

    • 基于衍生化反应的母乳低聚糖质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2021, 21(7):283-290. CSTR:

      摘要 (2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比2-氨基苯甲酸、2-氨基苯甲酰胺和2-氨基吖啶酮这3种衍生剂,选择2-氨基苯甲酸作为最优衍生剂,基于此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检测母乳中6种母乳低聚糖(HMOs)含量的方法。样品经除脂、除蛋白、衍生后,采用ACQUITY UPLC BEH Amide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定量测定HMOs含量。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各HMO在设定的浓度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在高、中、低3个水平加标试验中,回收率在83.2%~119.9%之间,日内精密度在1.0%~7.9%之间,日间精密度在4.5%~7.4%之间。2’-岩藻糖基乳糖和3’-岩藻糖基乳糖的定量限为1.5 mg/L,3’-唾液酸乳糖、6’-唾液酸乳糖和乳-N-岩藻五糖-I的定量限为5.0 mg/L,乳-N-岩藻五糖-V的定量限为4.5 mg/L,有较好的灵敏度。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良好,可满足母乳中6种HMO的准确定量需求。

    • 腌鱼中产生物胺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2021, 21(7):291-299. CSTR:

      摘要 (2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腌鱼中微生物脱羧产生的组胺等生物胺对人体有害,控制腌鱼中生物胺的含量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不同腌鱼为原料,使用生物胺显色培养基、氨基酸脱羧酶培养基从中筛选获得25株产生物胺菌株,经鉴定为8个不同属,包括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产气单胞菌属、摩根氏菌属、肥杆菌属、希瓦氏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和嗜盐单胞菌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盐度及pH值对6株脱羧能力较强菌株生长及其产生物胺能力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控制腌鱼制品中微生物生长,降低生物胺积累提供理论参考。

    • 发酵肉制品中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肉蛋白的降解能力

      2021, 21(7):300-306. CSTR:

      摘要 (2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在筛选用于肉制品发酵的有益葡萄球菌,通过划线分离,从发酵肉制品中筛选出54株菌,根据菌株耐盐性及16S DNA测序结果,选择8株耐盐葡萄球菌做血浆凝固酶试验。经鉴定,其中6株呈凝固酶阴性。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胞外蛋白酶与肌肉蛋白孵育20 h,分析其对肌肉蛋白的降解性能。试验结果表明,6株葡萄球菌胞外蛋白酶对肌浆蛋白250 ku处的蛋白条带有一定的降解能力,然而对肌原纤维蛋白无明显降解作用。

    • 即食鲍鱼特定腐败菌的鉴定及其致腐能力研究

      2021, 21(7):307-312. CSTR:

      摘要 (1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真空包装即食鲍鱼的特定腐败菌及其致腐能力。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出即食鲍鱼的特定腐败菌。通过16S rDNA技术结合细菌生化鉴定法来鉴定即食鲍鱼的特定腐败菌。将特定腐败菌接种于即食鲍鱼中,与自然腐败鲍鱼进行对比,分析即食鲍鱼的汁液流失率、TVB-N、pH值、菌落总数、PPO等理化及感官指标的变化,探讨即食鲍鱼黑变、流汁、软化、酸败等腐败的原因。结果表明:即食鲍鱼的特定腐败菌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接种蜡样芽孢杆菌的即食鲍鱼腐败特征明显。汁液流失率、TVB-N、pH值、菌落总数、PPO及感官指标等劣化程度均远超自然腐败鲍鱼。这说明蜡样芽孢杆菌的存在会加快即食鲍鱼的腐败变质,大大缩短即食鲍鱼的贮藏时间,有必要针对蜡样芽孢杆菌采取适当的杀菌措施。

    •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原料乳冷藏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

      2021, 21(7):313-319. CSTR:

      摘要 (1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原料乳在4℃冷藏过程中细菌群落及其演替规律,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乳罐中原料乳的细菌16S rDNA V4-V5区测序,对冷藏不同时间的细菌群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原料乳中的菌群随冷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整个冷藏期内,各样本共有OTU数29个,其中冷藏初期样本的特有OUT个数最多,为157个。原料乳中主要的优势菌属为不动杆菌属、乳球菌属、黄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且各菌属丰度随冷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冷藏初期不动杆菌属占优,为81.69%,波动后在冷藏末期降至37.02%。乳球菌属从冷藏初期的1.45%(A1),升至冷藏末期的53.34%(A7),为优势菌属。本研究结果为原料乳的冷藏提供基础数据。

    • 有机酸的HPLC检测方法优化及其在白茶检测中的应用

      2021, 21(7):320-327. CSTR:

      摘要 (5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茶叶中的有机酸对茶叶品质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为研究茶叶中的有机酸,优化其HPLC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设置流动相10 mmol/L KH_2PO_4,pH 2.65,等度洗脱,流速0.8 mL/min,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可同时检测茶叶中草酸、酒石酸、奎尼酸、丙酮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等9种有机酸。利用该方法分析不同嫩度白茶及其萎凋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结果显示白牡丹等级有机酸含量最高,寿眉等级有机酸含量最低。柠檬酸、奎宁酸是影响有机酸总量变化的主要成分,丙酮酸、乙酸、柠檬酸含量随嫩度下降而呈下降趋势,苹果酸呈上升趋势,草酸在中等嫩度的白茶中含量较高。在白茶萎凋过程中,萎凋前2/3时段为有机酸代谢转变的活跃时期。其中草酸、奎宁酸、苹果酸、乙酸在萎凋前半程含量显著上升,丙酮酸、延胡索酸在萎凋全程先降后升,而苹果酸萎凋全程先升后降。

    • 发芽糙米糖蛋白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性能分析

      2021, 21(7):328-337. CSTR:

      摘要 (1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蛋白是低聚糖链与蛋白质通过共价键作用形成的结合蛋白,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功能。多种天然的动植物来源的糖蛋白已得到应用,然而,发芽糙米中的糖蛋白因结构与功能未知而未得到充分利用。本试验以发芽糙米为原料,超声波辅助提取,采用DEAE-Cellucose 52和Sepadex G-200纯化收集不同糖蛋白峰,并对各峰进行结构表征和抗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得到3个糖蛋白峰,分别命名为WEG、SEG-1和SEG-2,具有典型的糖蛋白结构,对DPPH、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能力,具备一定的还原能力,然而,其弱于抗坏血酸。

    • >综述
    • 高糖-氧化应激相关信号通路对各系统疾病的影响

      2021, 21(7):338-348. CSTR:

      摘要 (2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糖对机体健康具有较大影响。血糖浓度偏高会引起机体氧化应激,而信号通路调控紊乱是高糖引起氧化应激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持续增高,由高糖引起的相关疾病广受关注。目前有关高糖引起的氧化应激及其相关细胞信号通路在各系统疾病中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从细胞类型出发,结合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给机体不同系统带来的影响,对高糖引起的、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逐一分析比较,旨在为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肌内结缔组织的组成、分布及生长调控研究进展

      2021, 21(7):349-359. CSTR:

      摘要 (1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肌内结缔组织(IMCT)是肌肉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支撑肌肉纤维、神经和血管,调节肌肉细胞生长,整合肌肉收缩等多方面作用,同时对肉的质地和品质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综述IMCT的结构组成、功能特性、合成代谢以及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变化,阐述在动物生长过程中,对IMCT种类和含量进行调控的策略。对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来控制IMCT,以提高肉品质的前景和挑战进行展望。

    • 植源肽对啮齿动物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

      2021, 21(7):360-370. CSTR:

      摘要 (1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世界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然而,目前缺乏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药物,膳食营养干预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干预手段之一。植源肽通过诸多途径在人类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抗氧化、抗炎、保护神经系统等。本文综述植源肽对啮齿动物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机制,并展望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应用中的机遇与挑战。

    • 培养组学在人体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2021, 21(7):371-377. CSTR:

      摘要 (27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肠道微生物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与免疫、营养、代谢等诸多生理功能紧密相关。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已经阐明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然而仍无法获得细菌分离株,不能明确特定细菌在肠道中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进而不利于肠道"暗物质"的进一步发现。采用由多种培养方法与细菌的快速鉴定技术相结合的培养组学方法,培养出数百种与人类相关的新细菌,为深入研究细菌表型及基因功能提供了菌体样本,也为筛选肠道中的新型益生菌提供了数据支持。本文综述近几年培养组学的发展状况及其应用于人体肠道微生物区系研究的优势。

    • 饮食影响茶叶活性成分吸收利用的研究进展

      2021, 21(7):378-387. CSTR:

      摘要 (3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饮食行为是造成茶叶活性成分吸收利用差异的重要原因。本文概述了饮食对茶叶成分吸收利用的影响:1)进食时间、禁食行为及饮食限制改变生理条件和生物钟,造成机体吸收差异;2)饮食结构(蛋白质、糖类、膳食黄酮、维生素等)直接影响参与茶叶成分代谢的消化器官、代谢酶、转运蛋白;3)饮食模式影响肠道微生态,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与数量,间接影响茶叶成分吸收利用与循环分布。最后,展望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提高茶叶成分生物利用率方面的研究前景。

    • >其它
    • 乳品与儿童营养共识

      2021, 21(7):388-395. CSTR:

      摘要 (4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乳及乳制品(以下简称乳品)对儿童营养健康的重要作用,综合分析我国儿童膳食营养状况和乳品消费现状,结合专家意见形成《乳品与儿童营养共识》。方法:组织儿童营养、乳品科学等科技界与产业界专家,通过文献检索分析与专题研讨的方式开展共识研究。结果:儿童期营养会影响生命全周期的健康;乳品是保障儿童营养需求的优质食物选择;乳品营养强化可作为改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的有效措施;我国儿童乳品摄入量与消费量严重不足,应通过创新食用方式,加强科普及多方引导促进儿童群体的乳品消费。结论:该共识将为我国儿童营养的改善提出方向性建议,为标准法规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为乳品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版权所有 :《中国食品学报》杂志社     京ICP备09084417号-4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9层      邮政编码 :100048
电话 :010-65223596 65265375      电子邮箱 :chinaspxb@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漂浮通知


×
《中国食品学报》杂志社招聘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