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科前沿 食品青年才俊“挑大梁” 第六届中国食品科学青年论坛在南昌召开
  • 分享: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食品工业亦面临巨大挑战。在我国从“食品大国”向“食品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期,食品产业对科技的依赖,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如何强化食品科学对产业创新实践的科技支撑,成为时代之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在食品科技领域,如何引领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学科前沿探索为目标,夯实食品科技领域技术强国之路916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食品学报》杂志社共同主办南昌大学承办的“第六届中国食品科学青年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召开论坛为期两天

此次论坛以“新时代下食品科学研究的目标与导向”为主题,针对食品科学与技术创新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需求,为国内食品领域青年学者搭建专业化、深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来自全国190余所高校、科研单位食品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学者、企业代表1000参加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明勇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曾萍南昌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论坛开幕式由CIFST第三届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艾连中教授主持。

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为主创办的食品科学青年论坛,至今已是第六届。10余年来,从这里成长起来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食品学术界与产业界崭露头角,他们用激情与智慧,为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并逐渐成长为我国食品科技的中坚力量。

直面需求

食品青年才俊要以创新思维回答时代之问

南昌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代表承办方致辞时表示,南昌大学从1993年到2022年走过了三校融合、建设发展、内涵发展的三个“十年”,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南昌大学把骨干学科——食品学科特别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点,予以大力支持,食品学科稳步向前发展,形成了以院士、杰青、万人等中青年学术骨干中坚力量的研究队伍。罗嗣海指出,中国食品科学青年论坛为国内食品领域青年学者们提供专业化、深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对推进学科进步、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论坛的品牌和影响力日益凸显。期待借助论坛这一平台促进食品科技界和产业界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曾萍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江西省科协将科协工作积极融入江西省委省政府中心大局,打造跨界融合、开放合作的人才与科技赋能平台,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科技和人才支撑期待青年人才与江西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科技交流与项目合作,将更多的专利成果在江西落地转化,共同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代表主办致辞表示过去3年,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和发展不均衡性在这一复杂国际背景下,我国食品工业仍坚持全面贯彻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广大食品科技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奋斗。面对新发展阶段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需要从问题导向出发,探究食品产业亟待破解的核心问题,凝练出新时代食品科学研究的目标与导向。

对于新时代的年轻食品人来说,大家在深入领会科学家精神五个基本内涵的同时,也要以老一辈优秀食品人为榜样,从两个方面着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新内涵。”邵薇对青年食品科技工作者提出三点期望: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做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食品人;要甘于奉献,勇于挑战实现01的突破;要锐意进取,以创新思维回答时代之问,强化食品科学对产业实践的科技支撑。

前瞻引领

院士专家权威报告打开创新思路

在此次论坛的主题报告环节,来自食品领域的多位院士、专家参会并作前瞻性报告,为青年食品科技工作者们打开了创新的思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教授围绕藏粮于地藏食于民’”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表示,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到“大食物观”,是从国家战略层面顶层设计,居安思危,确保中国食物和食品供给安全。食品科技界和产业界要深入合作,更多的食物、食材制作成丰富多彩的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食品,确保人民群众平时吃好,吃出幸福感,吃出健康遇到突发事件时也能够有的吃、吃得饱、吃得好仅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还是不够的,还要孙宝国指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食于民”,都是未来确保中国食物和食品供给安全的重要举措,要把“藏食于民”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食物来源并不局限于大农业领域,生物技术在食物生产中的作用凸显。”孙宝国指出,食品界既推进传统食品现代化转型,也要探寻新食品原料、研发新食品产品,适应各种消费场景的需求,依靠创新生产更多更好的适合“藏食于民”的食品。他鼓励青年食品科技工作者,要“急国家所急、急企业所急”,发现和解决企业和社会急难愁盼的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明勇教授分享了食源性多糖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研究现状和进展。他指出,膳食结构不合理是诱发诸多慢病、影响现代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有效补充膳食纤维是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状况的重要方式。多糖是构成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在营养代谢及生理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多糖结构的复杂性、结构理论的局限性以及生物活性作用机制的不确定性,导致当前多糖研究远落后于蛋白质与核酸研究。目前,在多糖研究方面存在多糖构效关系、作用机制不清晰;规模化制备的多糖品质不高;健康产品种类少、功效不明确等诸多问题。“面对多糖研究领域尚需解决的科学问题,科技界应在创建针对性更强、更适合多糖结构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上取得突破。”谢明勇如是表示。 

膳食营养与免疫平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对人体健康会带来哪些影响?南开大学特聘杰出教授王硕围绕“膳食组分免疫调控及疾病预防与干预”主题进行了详细介绍他指出膳食营养与机体代谢和稳态平衡关系密切,影响多组织、器官的健康和疾病发展研究膳食营养组分对健康机体免疫稳态的影响阐明膳食营养的免疫调节及免疫介导的疾病预防与干预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他认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包括:挖掘主流膳食营养物质及膳食成分(植物活性物、益生菌、合生元)的潜在免疫调控功效;研究不同营养组分对多组织器官健康及免疫稳态的影响;多组学联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研究膳食营养的免疫调控机制;临床研究不同膳食干预成分与特殊人群(婴幼儿、老年人群)免疫健康及疾病结局之间的关联。展望未来,他认为,多糖长期和短期摄入对健康的动态影响等研究还有待深入。值得一提的是,王硕分享了EGCG这种绿茶活性物质的研究思路,指引青年食品科技工作者如何在科研工作中找思路、做研究。

“水产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提供我国人口动物蛋白摄入量的30%,对调整膳食结构、提升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海洋食品酶学与生物制造还面临诸多挑战。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毛相朝教授对海洋酶学基础与生物制造进行了深入介绍他指出海洋食品加工是渔业产业链的核心,以酶为核心的生物加工方式是实现海洋资源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为解决海洋食品酶学与生物制造在初级加工品质保持、宏量组分酶法加工、痕量组分生物合成等方面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构建了水产品加工酶数据库,包含500多种海洋食品加工用酶的催化功能、高级结构、底物选择性与产物特异性等数据,为实现特定结构水产品营养成分的生物加工提供了核心工具。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志宏研究员就“基于高质量肠道微生物基因组评价益生菌功能的新进展”作报告。他针对有限质量肠道微生物基因组的现状,提出了精细化宏基因组组装策略,建立了超高质量肠道菌群基因组集,将现有高质量基因组数量提高了1倍,肠道微生物基因组的代谢基因簇、噬菌体和插入序列分别得到显著提升。基于高质量肠道菌群基因组数据集,从宏基因组、代谢组层面揭示了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发挥有益功能的作用机制。

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国梁教授围绕纳米孔单分子检测设备研发及应用研究展开介绍介绍,食品危害物多重检测是目前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常规方法受限于信号输出的低分辨率。纳米孔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单分子检测技术,根据电流阻塞信号的多维度指纹特征可以进行超灵敏检测。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多种型号纳米孔单分子检测仪器,具有高分辨、低噪音、高带宽等优点,可应用在基于生物纳米孔和固体纳米孔的食品安全单分子检测应用。针对食品危害物多重检测难点,如生物毒素,糖肽类抗生素等,利用自主研发的便携纳米孔仪器设备,可实现现场高灵敏检测,为食品安全痕量危害物多重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论坛还邀请了食品及相关领域专家及全国食品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围绕当前食品组分与营养、食品与肠道菌群、食品加工与制造、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科学研究的新方法、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贮藏与保鲜、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食品风味化学与感官评价等主题设置10个专题近130个报告。专题报告内容大多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聚焦食品科学的前沿基础研究,展现了各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进展。

发布日期:2023-09-24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 :《中国食品学报》杂志社     京ICP备09084417号-4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9层      邮政编码 :100048
电话 :010-65223596 65265375      电子邮箱 :chinaspxb@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漂浮通知